取汗湯

QU H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脾經 22%
心經 21%
大腸經 20%
胃經 3%
肝經 2%
膀胱經 2%
腎經 0%
肺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胃經
肝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取汗湯

組成:

  •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 射干:具有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散血、散結等功效。
  •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主治:

小兒患上傷寒。

功效:

  •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 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川貝母: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
  • 射干: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散血,散結。
  • 升麻: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
  • 石膏: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活絡止痛。

結論:

取汗湯是中醫常用的一種方劑,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止咳平喘、潤肺生津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小兒傷寒。

傳統服藥法


麻黃3分(去節),射乾2分,甘草(炙)2分,升麻2分,芍藥2分,貝母2分,石膏(碎)2分,桂心1分,杏仁(去皮)20個。
上切。
以水3升,煮至1升2合。兒強者3合,弱者2合。便令臥取汗,如人行15里再服之。

方劑組成解釋


麻黃、射干、甘草、升麻、白芍、川貝母、石膏、桂枝、杏仁都是具有發汗解表、清熱解毒作用的中藥。麻黃可以發汗解表,射干可以清熱解毒,甘草可以緩和麻黃的發汗作用,升麻可以發散風寒,白芍可以清熱涼血,川貝母可以化痰止咳,石膏可以清熱瀉火,桂枝可以解表發汗,杏仁可以止咳平喘。這些中藥配合使用,可以有效緩解小兒傷寒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取汗湯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陽。
  • 取汗湯不宜在發熱、口渴、大汗淋漓時服用。
  • 取汗湯不宜與其他發汗解表的中藥同時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取汗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八。 組成:麻黃3分(去節),射乾2分,甘草(炙)2分,升麻2分,芍藥2分,貝母2分,石膏(碎)2分,桂心1分,杏仁(去皮)20個。 主治:小兒傷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