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汗流氣飲

QU HAN LIU QI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瘡瘍經驗全書》卷二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肺經 17%
肝經 14%
胃經 14%
心經 7%
膀胱經 7%
腎經 5%
大腸經 5%
膽經 4%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取汗流氣飲 」,主治功效是:由乘虛感風,濕熱相結所致的氣毒流註,初生一二個,漸漸增多,可以多達二十三個,遍佈全身。

川芎

  • 性味辛溫,歸肝、脾、肺、心經。
  • 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白芷

  • 性味辛、溫,歸肺、胃經。
  • 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升麻

  • 性味辛、苦、甘,微寒。
  • 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

甘草

  •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
  • 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當歸

  • 性味甘、辛,歸心、肝、脾經。
  •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羌活

  • 性味辛溫。
  • 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獨活

  • 性味辛溫,歸膀胱、肝經。
  • 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

烏藥

  • 性味辛、苦,入脾胃、腎經。
  • 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

木香

  •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
  • 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紫蘇梗

  • 性溫,味辛,歸肺經。
  • 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咳平喘,利尿消腫,理氣寬中。

防風

  • 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
  • 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荊芥

  • 性微溫、味辛,歸肺、脾經。
  • 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蒼朮

  • 性味苦、辛,微溫。
  • 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

厚朴

  • 性溫,味辛、苦,歸脾、胃、肺經。
  • 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肉桂

  • 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
  • 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

麻黃

  • 性辛溫,歸肺、膀胱經。
  • 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黃芩

  • 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
  •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桔梗

  • 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
  • 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白芍

  • 性味甘、微寒,歸肝、脾經。
  • 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傳統服藥法


川芎、白芷、升麻、甘草、當歸、羌活、獨活、藥、木香、蘇梗、防風、荊芥、蒼朮、厚朴 肉桂、麻黃、黃芩、桔梗。
發汗,解風濕。
水2鐘,加生薑5片,蔥白3根煎,熱服。以衣覆身,出汗為妙。如無汗,再服次鐘,有汗不必服。只要1劑,次服千金內托散。

方劑組成解釋


川芎、白芷、升麻、甘草、當歸、羌活、獨活、烏藥、木香、紫蘇梗、防風、荊芥、蒼朮、厚朴、肉桂、麻黃、黃芩、桔梗、白芍等均具有發汗解表、祛風散寒、清熱解毒的功效。川芎、白芷、升麻、甘草、當歸、羌活、獨活、烏藥、木香、紫蘇梗、防風、荊芥、蒼朮、厚朴、肉桂、麻黃、黃芩、桔梗、白芍等均具有發汗解表、祛風散寒、清熱解毒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發汗解表、祛風散寒、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由乘虛感風,濕熱相結所致的氣毒流註,初生一二,漸至於多,及有二十三五者;遍體皆生。但本方性味辛溫,有發汗解表、祛風散寒、清熱解毒的功效,因此孕婦、體虛者、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化膿性關節炎

相同名稱方劑


取汗流氣飲,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二。 組成:川芎、白芷、升麻、甘草、當歸、羌活、獨活、烏藥、木香、蘇梗、防風、荊芥、蒼朮、厚朴、肉桂、麻黃、黃芩、桔梗、大柴胡、白芍。 主治:發汗,解風濕。主治:由乘虛感風,濕熱相結所致的氣毒流註,初生一二,漸至於多,及有二十三五者;遍體皆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