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丸

JIN ZHE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一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9%
脾經 17%
肺經 17%
肝經 12%
胃經 12%
大腸經 9%
膀胱經 7%
心經 4%
腎經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陽起石

  • 性味:辛、鹹,溫。
  • 歸經:腎、脾經。
  • 功效:壯陽、止血、清熱解毒。
  • 應用:陽虛引起的陽痿、早洩;吐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痢疾、瘡瘍腫毒等。

不灰木

  • 性味:辛、苦,寒。
  • 歸經:肺、胃經。
  • 功效:清肺熱、止咳平喘、利尿消腫。
  • 應用:肺熱咳嗽、喘息;水腫、小便不利等。

阿魏

  • 性味:辛、溫。
  • 歸經:脾、胃經。
  • 功效:驅蟲、殺蟲、解毒、止痢。
  • 應用:蛔蟲、蟯蟲等寄生蟲感染;痢疾、洩瀉等。

巴豆

  • 性味:辛、苦,寒。
  • 歸經:大腸經。
  • 功效:瀉下、攻下、逐水、消腫。
  • 應用:實證便祕、腹脹、水腫等。

杏仁

  • 性味:甘、苦,平。
  • 歸經:肺、大腸經。
  • 功效:潤肺止咳、平喘、通便。
  • 應用:肺燥咳嗽、氣喘;便祕等。

總結:中藥方劑「金針丸」,具有壯陽、止血、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止痢、瀉下、攻下、逐水、消腫、潤肺止咳、平喘、通便等功效。適用於陽虛引起的陽痿、早洩;吐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痢疾、瘡瘍腫毒等;蛔蟲、蟯蟲等寄生蟲感染;痢疾、洩瀉等;實證便祕、腹脹、水腫等;肺燥咳嗽、氣喘;便祕等。

傳統服藥法


巴豆、朱砂各等分。
面糊為丸,如麻子大,遂旋用針穿一竅子。
每服1丸,以針扎定,於燈上燒少時,熟水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陽起石性溫,味甘,具有溫補腎陽、散結消腫的功效。不灰木性溫,味苦,具有行氣破結、散寒止痛的功效。阿魏性溫,味辛,具有行氣破結、溫中散寒的功效。巴豆性溫,味辛,具有破積散結、通便下氣的功效。杏仁性溫,味苦,具有宣肺平喘、潤腸通便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金針丸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不宜服用。服用金針丸後,如果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胰臟炎膽囊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噁心反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金針丸, 出處:《博濟》卷一。 組成:陽起石半兩,不灰木半兩,阿魏半兩,巴豆25粒(去皮心,不去油),杏仁25枚(去皮尖)。 主治:傷寒結胸氣逆,並手足冷,嘔吐不定。

金針丸, 出處:《雞峰》卷十八。 組成:巴豆、朱砂各等分。 主治:卒然嘔吐,胸中痞悶,氣不下行,此由飲食失宜,過傷胃氣,胃氣滯而不行,水谷不化,氣逆則吐,其脈沉疾而短滑。

金針丸, 出處:《宣明論》卷十三。 組成:丁香、木香、乳香、阿魏、輕粉、骨碎補(去毛)、檳榔、官桂、桂心、巴豆(去皮)、杏仁(去皮)、不木灰、肉豆蔻、陽起石、朱砂各等分。 主治:陽絕痞氣,心腹不忍者。

金針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二。 組成:不灰木2錢,陽起石1錢,阿魏1錢,白丁香1錢半,丹砂(研)1錢半,乳香1錢半,膩粉1錢半,硫黃1分,巴豆(去皮心膜,出油)2-7粒。 主治:傷寒陰氣結伏在胸膈,虛痞,或痛不可忍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