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齒茯苓散

GU CHI FU LI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胃經 16%
腎經 16%
心經 14%
脾經 13%
大腸經 8%
肝經 8%
膀胱經 2%
膽經 1%
肺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肝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固齒茯苓散」的組成成分介紹:

  •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龍骨:味甘鹹,性微寒,具有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等功效。

  •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功效。

  •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 寒水石:性涼味辛,歸心、肺、肝、腎經,具有清熱瀉火、利竅、消腫之功。

中藥方劑「固齒茯苓散」的主治功效

  • 汗:汗水。

  • 吐:嘔吐。

  • 瀉:腹瀉。

  • 痢:痢疾。

  • 瘧:瘧疾。

  • 溫病:感冒。

  • 傷寒:傷寒。

  • 時疫:流行病。

  • 瘟疫:瘟疫。

  • 痘瘡:天花。

  • 麻疹:麻疹。

  • 水痘:水痘。

  • 腮腺炎:腮腺炎。

  • 風疹:風疹。

  • 腸胃炎:腸胃炎。

  • 胃潰瘍:胃潰瘍。

  • 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 肝炎:肝炎。

  • 膽囊炎:膽囊炎。

  • 胰腺炎:胰腺炎。

總結

中藥方劑「固齒茯苓散」組成成分包括龍骨、寒水石、升麻、白芷、茯苓、細辛、大青鹽、石膏、麝香、石燕,具有汗、吐、瀉、痢、瘧、溫病、傷寒、時疫、瘟疫、痘瘡、麻疹、水痘、腮腺炎、風疹、腸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肝炎、膽囊炎、胰腺炎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龍骨1兩,寒水石(燒熟)1兩,升麻1兩,香白芷1兩,茯苓1兩,細辛3錢,青鹽3錢,石膏4兩,麝香半錢,石燕子大者半對(火燒醋淬7次)。
牢牙固齒,固密不生疳疾。
上為末。
每日早晨以指蘸藥擦牙後,用溫水嗽口吐出。

方劑組成解釋


  • 龍骨、寒水石具有固齒、止痛的功效。
  • 升麻具有升清、散風的功效。
  • 白芷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
  • 茯苓具有健脾、利水、滲濕的功效。
  • 細辛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
  • 大青鹽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的功效。
  • 石膏具有清熱、解毒、生津的功效。
  •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止痛的功效。
  • 石燕具有固齒、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哺乳期婦女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固齒茯苓散,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十二引《應驗方》。 組成: 固齒茯苓散(《丹溪心法附餘》卷十二引《應驗方》。)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十二引《應驗方》。組成:龍骨1兩,寒水石(燒熟)1兩,升麻1兩,香白芷1兩,茯苓1兩,細辛3錢,青鹽3錢,石膏4兩,麝香半錢,石燕子大者半對(火燒醋淬7次)。主治:牢牙固齒,固密不生疳疾。 。 主治:牢牙固齒,固密不生疳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