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香蠲痛丸

WU XIANG JUAN TO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二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肝經 17%
胃經 16%
肺經 15%
腎經 9%
大腸經 8%
膽經 4%
心經 3%
膀胱經 3%
三焦經 1%
脾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心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香蠲痛丸」

  • 丁香: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
  • 藿香: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
  • 木香:溫裡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 乳香: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
  • 沉香: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
  • 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 吳茱萸: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
  •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 莪朮: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
  • 枳實: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
  • 三稜: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
  • 硇砂: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斂瘡生肌。
  • 牽牛子: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
  • 橘皮: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
  • 巴豆: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

總結

中藥方劑「五香蠲痛丸」,主要成分是:丁香,藿香,木香,乳香,沉香,桂枝,吳茱萸,青皮,莪朮,枳實,三稜,硇砂,牽牛子,橘皮,巴豆。具有溫裡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降逆化痰,活血化瘀,解毒消腫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胸膈痞塞,心腹疼痛,積習成疾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丁香1兩,藿香1兩,木香1兩,乳香1兩,沈香1兩,桂心1兩,吳茱萸1兩,青皮(去白)1兩,蓬莪朮1兩,枳實(去白,麩炒)1兩,京三稜1兩,硇砂4錢,牽牛末3兩,橘皮1兩(去白,同巴豆5兩去皮,炒令黃色,去巴豆不用)。
上為細末,面粥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20丸至30丸,熱水送下。有傷滯臟腑不過1行;無傷滯臟腑,不動。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辛香行氣、苦溫燥濕、酸苦降泄、甘溫和中等藥物組成,具有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的功效。丁香、藿香、木香、乳香、沉香辛香行氣,可疏通經絡、行氣止痛;桂枝、吳茱萸溫燥濕,可溫中散寒、燥濕化痰;青皮、莪朮、枳實、三稜、硇砂、牽牛子、橘皮、巴豆酸苦降泄,可消食化積、行氣止痛。諸藥合用,共奏行氣止痛、消食化積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溫燥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腳氣病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五香蠲痛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八。 組成:木香(不見火)1兩,藿香葉(去土)1兩,沉香(不見火)1兩,麝香3錢(别研),乳香(别研),牽牛8兩(取2兩,末)。 主治:腳氣攻刺,連腹疼痛,大便閉澀。

五香蠲痛丸, 出處:《百一》卷二。 組成:丁香1兩,藿香1兩,木香1兩,乳香1兩,沉香1兩,桂心1兩,吳茱萸1兩,青皮(去白)1兩,蓬莪朮1兩,枳實(去白,麸炒)1兩,京三棱1兩,硇砂4錢,牽牛末3兩,橘皮1兩(去白,同巴豆5兩去皮,炒令黃色,去巴豆不用)。 主治:冷物傷脾胃,並酒食傷,久積成癖,胸膈痞塞,心腹疼痛不可忍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