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李仁散

YU LI RE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九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肺經 13%
大腸經 13%
胃經 11%
小腸經 8%
腎經 8%
心經 5%
肝經 5%
膽經 5%
膀胱經 2%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小腸經
腎經
心經
肝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鬱李仁散

整體功效: 利水消腫。

主治: 腫滿,小便不利。

本方由陳皮、鬱李仁、檳榔、茯苓、白朮、甘遂組成,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陳皮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鬱李仁能利水消腫,潤腸通便;檳榔能行氣消積,破結散結;茯苓能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白朮能健脾燥濕,利水滲濕;甘遂能瀉水逐水,消腫利尿。諸藥合用,共奏利水消腫之功。

文獻參考: 《醫學衷中參西錄》

用法用量: 本方一般水煎服,每次10-15g,每日2次。

禁忌: 本方不宜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脾胃虛弱者使用。

傳統服藥法


陳皮1兩,鬱李仁1兩,檳榔1兩,茯苓1兩,白朮1兩,甘遂5錢。
上為末。
每服2錢,生薑、大棗湯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鬱李仁為君藥,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陳皮、檳榔、茯苓、白朮均能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共奏利水消腫之功。甘遂能瀉水逐水,消腫利尿,用於水腫脹滿,小便不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相關疾病


排尿困難氣喘肺結核前列腺炎大便秘結百日咳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腎絲球腎炎骨質疏鬆症咳嗽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鬱李仁散, 出處:《得效》卷九。 組成:陳皮1兩,鬱李仁1兩,檳榔1兩,茯苓1兩,白朮1兩,甘遂5錢。 主治:腫滿,小便不利。

鬱李仁散, 出處:《雞峰》卷十六。 組成:鬱李仁1兩,牽牛子1兩,檳榔3分,乾地黃3分,桂半兩,木香半兩,青橘皮半兩,延胡索半兩。 主治:血分。氣血壅澀,腹脅脹悶,四肢浮腫,坐卧氣促。

鬱李仁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九。 組成:鬱李仁1兩(湯浸,去瓤),防風3分(去蘆頭),羌活3分,赤茯苓1兩,商陸1兩,澤瀉3分,漢防己半兩,木香半兩,檳榔半兩。 主治:産後風虛,頭面四肢浮腫,坐卧不穩。

鬱李仁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九。 組成:鬱李仁1兩(湯浸,去皮,炒令微黃),桂心半兩,檳榔3分,牽牛子1兩(微炒),木香半兩,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主治:婦人血分,氣血壅澀,腹脅脹悶,四肢浮腫,坐卧氣促。

鬱李仁散, 出處:《聖惠》卷六。 組成:鬱李仁1兩(湯浸,去皮尖,微炒),漢防己1兩,赤茯苓1兩,貝母1兩(煨令微黃),商陸1兩,木香1兩,檳榔1兩,桑根白皮1兩(銼),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紫蘇莖葉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主治:肺氣,面目浮腫,咳嗽煩熱,心腹壅滯,胸滿氣促。

鬱李仁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 組成:鬱李仁1兩(湯浸,去皮尖,微炒),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柴胡3分(去苗),澤瀉3分,赤芍藥3分,豬苓3分(去黑皮),桔梗3分(去蘆頭),桑根白皮3分(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赤茯苓半兩,鱉甲1兩(塗醋,炙令微黃,去裙襕),麻黃3分(去根節)。 主治:虛勞通體洪滿,腹堅脹喘急,不能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