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蘆膏

LI LU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五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胃經 16%
心經 12%
脾經 12%
肺經 12%
大腸經 12%
膽經 8%
膀胱經 4%
肝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藜蘆膏」具有消炎止痛、清熱解毒、殺蟲止癢、收斂解毒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頭瘡、久即疽癢、不生痂、赤色腫有尖頭者、瘑癬、淺瘡經年搔成癢孔者等疾病。

藜蘆膏的主要成分包括藜蘆、黃連、雄黃、黃芩、松香、豬脂膏、白礬等。其中,藜蘆具有殺蟲、驅蟲、止癢、鎮痛、清熱利濕、斂瘡等功效;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雄黃具有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等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松香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化腐生肌、強筋骨、燥濕、生津止渴、排膿、外用消腫、拔膿、生肌之效;豬脂膏具有潤燥、消炎、止痛、解毒等功效;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

藜蘆膏的用法用量:外用,適量塗抹於患處。

藜蘆膏的注意事項:本品有毒,不可內服。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年老體弱者慎用。使用本品時應避開眼睛、口鼻等部位。若不慎誤服,應立即就醫。

總之,中藥方劑「藜蘆膏」具有消炎止痛、清熱解毒、殺蟲止癢、收斂解毒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頭瘡、久即疽癢、不生痂、赤色腫有尖頭者、瘑癬、淺瘡經年搔成癢孔者等疾病。使用本品時應嚴格按照醫囑服用,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傳統服藥法


藜蘆半兩(去蘆頭),川大黃半兩(銼碎),黃連半兩(去須,微炒),楝子14枚(搗碎),巴豆3枚(去皮心,研碎),桃仁14枚(湯浸,去皮尖雙仁)。
上藥以豬脂5合,煎二三十沸,綿濾去滓,放冷。以塗痔上。

方劑組成解釋


  • 藜蘆: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的功效。
  •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雄黃: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殺蟲的功效。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松香:具有清熱解毒、止癢的功效。
  • 豬脂膏:具有潤膚止癢的功效。
  • 白礬:具有收斂止汗、解毒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味辛溫,有毒,孕婦慎用。
  • 本方外用,不可內服。
  • 用藥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疥癬癤和癰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藜蘆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五。 組成:藜蘆2兩(去蘆頭),白礬2兩(燒灰,細研),雄黃2兩(細研),苦參2兩(銼)。 主治:諸瘑瘡,經久則生蟲。

藜蘆膏, 出處:《千金》卷五。 組成:藜蘆3兩,黃連3兩,雄黃3兩,黃芩3兩,松脂3兩,豬脂半斤,礬石5兩。 主治:小兒一切頭瘡,久即疽癢,不生痂,赤色腫有尖頭者;瘑癬;淺瘡經年搔成癢孔者。

藜蘆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 組成:藜蘆半兩(去蘆頭),川大黃半兩(銼碎),黃連半兩(去須,微炒),楝子14枚(搗碎),巴豆3枚(去皮心,研碎),桃仁14枚(湯浸,去皮尖雙仁)。 主治:痔疾,肛邊生鼠乳。

藜蘆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六。 組成:藜蘆(去蘆頭)1兩半,石硫黃(研)半兩,豬牙皂莢半兩,乳香半兩(研),附子1分,杏仁(去皮,研)3兩,膩粉1分,巴豆(去殼,研)半分,豬膽2枚,酥2兩,白礬(研)1分,豬脂5兩。 主治:瘡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