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太一神應膏」

中藥方劑「太一神應膏」,其主要成分包括:

  • 烏頭: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消腫解毒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風濕骨痛、跌打損傷、瘡癰腫毒等症狀。

  •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止痢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痢疾、腸炎、赤白痢、癰瘡腫毒等症狀。

  • 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固澀止血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痢疾、腸炎、赤白痢、癰瘡腫毒等症狀。

  • 赤芍: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清熱解毒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瘀血腫痛、跌打損傷、瘡癰腫毒、熱毒瘡癤等症狀。

  • 白芍:具有養血調經、緩中止痛、清熱涼血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虛證、月經不調、痛經、瘡癰腫毒等症狀。

  • 延胡索:具有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祛風散寒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瘀血疼痛、跌打損傷、瘡癰腫毒、風濕骨痛等症狀。

  • 當歸尾: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虛證、月經不調、痛經、瘡癰腫毒等症狀。

  • 高良薑:具有溫中止痛、散寒除濕、解毒消腫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寒濕腹痛、泄瀉、嘔吐、瘡癰腫毒等症狀。

  • 木鱉子:具有清熱祛濕、殺蟲止癢、消腫止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痢疾、腸炎、赤白痢、瘡癰腫毒等症狀。

  • 白僵蠶:具有散結消腫、解毒止痛、祛風止癢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瘰癧痰核、乳腺增生、瘡癰腫毒、皮膚瘙癢等症狀。

  • 血餘炭:具有止血化瘀、消腫止痛、散結消癥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吐血、便血、瘡癰腫毒、癥瘕積聚等症狀。

  • 紫荊皮: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瘡癰腫毒、丹毒、蜂窩組織炎、急性扁桃體炎等症狀。

  • 地龍:具有清熱祛風、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風濕骨痛、跌打損傷、瘡癰腫毒、中風偏癱等症狀。

  • 石南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血止血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瘡癰腫毒、丹毒、蜂窩組織炎、急性扁桃體炎等症狀。

  • 穿山甲: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益氣血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瘡癰腫毒、骨折、風濕骨痛等症狀。

  • 白芷:具有祛風通絡、散寒止痛、消腫止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炎、瘡癰腫毒、跌打損傷等症狀。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祛風止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頭痛、月經不調、痛經、瘡癰腫毒、跌打損傷等症狀。

  • 牽牛子:具有瀉下通便、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便祕、腹脹、瘡癰腫毒、丹毒、蜂窩組織炎等症狀。

  • 槐花: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瘡癰腫毒、丹毒、蜂窩組織炎、急性扁桃體炎等症狀。

  • 五倍子:具有斂肺止咳、澀腸止瀉、止血化瘀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肺虛久咳、久瀉不止、便血、瘡癰腫毒等症狀。

  • 地骨皮: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解毒消腫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

傳統服藥法


夏月,再加黃丹2兩。
上為極細末。一下藥油,次入黃丹,以桃、柳、槐枝不住手攪之;2次下自然銅、白及、桑白皮、白蘞、韶粉;三下木香、琥珀、安息、雲香、乳、竭、沒、香結,卻看藥色已黑,滴水成珠,不
金絲萬應膏、萬靈膏(原書)、太乙神應膏(《玉案》卷六)。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烏頭、黃連、黃柏、赤芍、白芍、延胡索、當歸尾、高良薑、木鱉子、白僵蠶、血餘炭、紫荊皮、地龍、石南葉、穿山甲、白芷、川芎、牽牛子、槐花、五倍子、地骨皮、杏仁、花椒、茴香、茅香、玄參、蒼耳、肉桂、天南星、瓜蔞、苦參、蒼朮、五加皮、防風、熟地黃、密陀僧、丁香、芒硝、藁本、生地黃、何首烏、細辛、蓖麻子、旱蓮草、人參、百藥煎、黃耆、羌活、甘草、五靈脂、蜈蚣、獨活、胡桃仁、木香、安息香、琥珀、乳香、沒藥、血竭、降香、自然銅、桑白皮、白笈、白蘞、雄黃、鉛丹等多種中藥組成。其中,烏頭、黃連、黃柏、赤芍、白芍、延胡索、當歸尾、高良薑、木鱉子、白僵蠶、血餘炭、紫荊皮、地龍、石南葉、穿山甲、白芷、川芎、牽牛子、槐花、五倍子、地骨皮、杏仁、花椒、茴香、茅香、玄參、蒼耳、肉桂、天南星、瓜蔞、苦參、蒼朮、五加皮、防風、熟地黃、密陀僧、丁香、芒硝、藁本、生地黃、何首烏、細辛、蓖麻子、旱蓮草、人參、百藥煎、黃耆、羌活、甘草、五靈脂、蜈蚣、獨活、胡桃仁、木香、安息香、琥珀、乳香、沒藥、血竭、降香、自然銅、桑白皮、白笈、白蘞、雄黃、鉛丹等均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但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腰骶痛心包炎心肌炎心臟病心臟痛心絞痛前列腺炎腳氣病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慢性腎衰竭癤和癰麻疹風濕性心臟病腎絲球腎炎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太一神應膏, 出處:《秘傳外科方》。 組成:川烏1分,草烏半分,黃連2分,黃柏1分,赤芍1分,白芍,玄胡索1分,歸尾1分半,良薑半分,木鱉半分(去殼),僵蠶1分(去絲),亂發如雞子大(燒灰,後入),紫荊皮半分,地龍半分,石南藤半分,川山甲半分,白芷半分,川芎半分,牽牛半分,槐花半分,五倍子半分,地骨皮半分,杏仁半分,花椒半分,茴香半分,茅香半分,玄參半分,蒼耳半分,桂皮半分,南星半分,瓜蔞半分,苦參半分,蒼朮半分,五加皮半分,防風1分,熟地黃1分,密陀僧1分,丁香1分,內消1分,藁本1分,生地黃2分半,何首烏1分半,細辛1分半,江子25粒(去殼),蓖麻子25粒(去殼),旱蓮草半分,人參2分半,百藥煎2分半,黃耆1分,羌活1分,甘草節1分,五靈脂1分,地蜈蚣根1分,獨活半分,上(口父)咀,用清油1斤4兩,浸1-2宿,和铫內,文武火煎藥黑色,用布濾去滓,上文火,卻以後藥爲末,次第入之:南木香2分半,安息香2分半,琥珀2分半,雲香1分,乳香半兩,沒藥半兩,血竭半兩,香結(降香節亦可)半兩,韶粉1分,自然銅1分半(醋淬),桑白皮5分,白及5分,白斂5分,雄黃5分(焙,爲末),黃丹6兩。 主治:發背癰疽,杖瘡惡毒,傷損,心痛,腳氣,腰痛。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