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甘草湯

Shao Yao Gan C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方劑配方組成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心經 16%
肝經 16%
肺經 16%
胃經 16%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芍藥甘草湯是出自《傷寒論》的一個經典方劑,由白芍和炙甘草兩味藥組成。

芍藥甘草湯功用:養血益陰,緩急止痛。主治:「傷寒傷陰,筋脈失濡,腿腳攣急」。

即由於外感或其他原因導致陰血虧虛,筋脈失養,出現腿腳攣急、疼痛不適的症狀。

方中芍藥味酸、性寒,有養血斂陰、柔肝止痛的功效;甘草味甘、性平,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的功效。

二藥合用,酸甘化陰,調和肝脾,有柔筋止痛之效。

芍藥甘草湯的止痛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芍藥酸寒,有養血斂陰、柔肝止痛的功效。陰血虧虛,筋脈失養,可導致筋攣疼痛。芍藥酸寒能滋陰養血,滋潤筋脈,從而緩解筋攣疼痛。
  • 甘草甘溫,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的功效。脾氣虧虛,可導致筋脈失養,從而引起筋攣疼痛。甘草甘溫能補脾益氣,健脾養血,從而緩解筋攣疼痛。

本方雖僅兩味所組成,臨床應用甚為廣泛,凡屬拘急引起之疼痛,不拘痛處,皆可酌予使用。方中芍藥,酸苦微寒,益陰養血;炙甘草,甘溫、溫中緩急。

二藥合用,酸甘化陰,陰液得復。筋脈得養,則腳攣急自伸;肝陰足,自不犯脾土,則拘急自愈矣!

再者兩味配伍,又是酸甘化陰的藥對,補陰血之力相得益彰,以治病求本。

主治:肝陰不足、剋犯脾土、腹拘急而痛。陰液不足、筋脈失養、手足攣急。 近代用於改善消化系統疾病,胃痙攣、膽石症有效。呼吸系統:治療支氣管哮喘和喘息性支氣管炎,泌尿系統疾病。婦科、骨傷科,治療排腸肌痙攣

方劑組成解釋


此為酸甘化陰之劑。芍藥酸苦微寒,養營和血,炙甘草甘溫,補中緩急。二藥相伍,酸甘化陰,養陰復液,緩解筋脈拘急。

本方選芍藥,既養血益陰,又緩急止痛,一舉兩得。針對病因和主症故爲君藥,輔以炙甘草補中益氣,以資氣血生化之源.另能緩急止痛,以助芍藥緩攣急,止腹痛。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肩後部肩痛下腹部痛顏面抽搐半身或下肢麻木肩前部肩痛臀部痛上腹胃脘痛肋間神經疼痛肩中部肩痛四肢抽搐側臀部痛妊娠下肢抽筋坐骨神經痛胰臟炎排尿困難尿道炎卵巢炎前列腺增生麻疹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芍藥甘草湯, 出處:《傷寒大白》卷四。 組成:芍藥、甘草、石膏、荊芥。 主治:調和陰血。主治: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咽乾煩燥。

芍藥甘草湯, 出處:《東醫寶鑑·雜病篇》卷二引仲景方。 組成:桂枝2錢,甘草(炙)1錢半,芍藥1錢,白朮1錢,附子(炮)1錢。 主治:傷寒,汗後惡寒。

芍藥甘草湯, 出處:《千金翼》卷二十二。 組成:芍藥3兩,乾地黃3兩,黃耆3兩,甘草(炙)1兩半,人參1兩,茯苓2兩,麥門冬(去心)2兩,生薑(切)2兩。 主治:腫瘡發背。

芍藥甘草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芍藥4兩,甘草(炙)4兩。 主治:溫養脾土而生陰血;酸甘化陰,緩急止痛。主治:陰血不足,血行不暢,腿腳攣急或腹中疼痛;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足溫者;小腸腑發咳,咳而失氣。四時傷寒腹痛;小兒熱腹痛,小便不通;痘疹肚痛;營血受傷,熱不止;小兒夜啼不止,腹中攣急甚者;婦人傷寒,汗解表除,熱入血室,經水過多,無實滿者;及雜病木克脾土,陰陽血氣不和而腹痛;産後腹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