薺苨散

QI N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胃經 16%
心經 15%
肝經 11%
脾經 10%
膀胱經 6%
小腸經 4%
腎經 4%
膽經 4%
大腸經 4%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膀胱經
小腸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薺苨散」,主要成分組合為: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蔓荊子:具有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的功效。

  •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 玄參: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

【薺苨散】,是中醫常用方劑之一。 обладают жаропонижающим, потогонным, противовоспалительным и антибактериальным действиями.

其主要功效為乳石發作後,熱氣往上攻到頭面,眼睛昏花,心神煩躁,手腳痠痛,口乾不想吃東西。 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風寒感冒等病症。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甘草、赤茯苓、赤芍、黃芩、蔓荊子、石膏、玄參組成。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蔓荊子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痛的功效;石膏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玄參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涼血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乳石發動、熱氣上攻頭面、眼昏、心神躁熱、四肢煩疼、口乾不食等症狀。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薺苨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七。 組成:薺苨2兩。 主治:蠱毒。

薺苨散, 出處:《聖惠》卷五十三。 組成:薺苨1兩,人參1兩(去蘆頭),茯神1兩,葛根1兩(銼),石膏2兩,黃芩1兩,栝樓根1兩,知母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 主治:消中煩熱,吃食旋消,四肢羸弱。

薺苨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八。 組成:薺苨2兩,甘草3分(生,銼),藍子半兩,赤茯苓1兩,赤芍藥1兩,黃芩1兩,蔓菁子2合(微炒),石膏2兩,玄參1兩。 主治:乳石發動,熱氣上攻頭面,眼昏,心神躁熱,四肢煩疼,口乾不食。

薺苨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八。 組成:薺苨1兩,犀角屑3分,茯神1兩,地骨皮3兩,子芩3分,木通3分(銼),玄參3分,石膏1兩半,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川芒消3兩,枳殼1兩(麸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生用)。 主治:乳石發動,上衝頭目,煩熱昏悶,口乾心躁,大小便不利,心神恍惚。

薺苨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 組成:薺苨1兩半,白花蛇(酒浸,去骨皮,炙)2兩,天麻1兩,槐子(炒)1兩,獨活(去苗)1兩,防風(去叉)1兩,晚蠶沙(炒)1兩,蔓荊子(去萼)1兩,人參1兩,威靈仙1兩,枳殼(去瓤,麸炒)1兩,甘草(炙)1兩,赤箭1兩,牡荊子半兩,白鮮皮2兩,沙參3分。 主治:肺臟風毒,遍身生瘡,皮膚瘙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