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氣抑肝湯

QING QI YI G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玉案》卷四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肺經 20%
胃經 19%
肝經 11%
大腸經 9%
膽經 4%
膀胱經 3%
腎經 2%
小腸經 2%
心經 1%
三焦經 1%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膽經
膀胱經
腎經
小腸經
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清氣抑肝湯

清氣抑肝湯,又稱抑肝散,由青皮、檀香、枳殼、梔子、烏藥、半夏曲、橘紅、白荳蔻、砂仁等九味中藥組成,具有清肝瀉火、疏肝理氣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氣機阻滯所致的胸悶、脅痛、腹痛、嘔吐、泄瀉等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青皮:

    • 性辛、溫,味苦。
    • 歸肝、脾、胃經。
    • 功能: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2. 檀香:

    • 性溫,味辛、苦。
    • 歸脾、胃、腎經。
    • 功能: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活絡止痛、健脾胃。
  3. 枳殼:

    • 性寒,味苦、辛。
    • 歸肺、大腸經。
    • 功能: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4. 梔子:

    • 性寒,味苦。
    • 歸心、肺、肝經。
    • 功能: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5. 烏藥:

    • 性溫,味辛、苦。
    • 歸脾、胃、腎經。
    • 功能: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
  6. 半夏曲:

    • 性溫,味辛、苦。
    • 歸脾、胃、肺經。
    • 功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和胃止瀉、消痞散結。
  7. 橘紅:

    • 性溫,味辛。
    • 歸肺、脾經。
    • 功能: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
  8. 白荳蔻:

    • 性溫,味辛。
    • 歸脾、胃經。
    • 功能: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
  9. 砂仁:

    • 性溫,味辛。
    • 歸脾、胃、腎經。
    • 功能: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

總結:

清氣抑肝湯具有清肝瀉火、疏肝理氣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氣機阻滯所致的胸悶、脅痛、腹痛、嘔吐、泄瀉等症狀。其組成藥味均具有藥用價值,在臨牀上應用廣泛,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青皮3錢,桑白皮3錢,枳殼3錢,檀香1錢,山梔仁1錢,烏藥1錢,半夏曲1錢5分,橘紅1錢5分,白蔻仁1錢5分,砂仁1錢2分。
上加生薑3片,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青皮、桑白皮、枳殼、檀香、梔子、烏藥、半夏曲、橘紅、白荳蔻、砂仁等十味中藥組成。青皮、桑白皮、枳殼、檀香、梔子、烏藥、半夏曲、橘紅、白荳蔻、砂仁均具有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橫逆犯胃所致的胸膈脹悶、噯氣、呃逆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的功效,適合氣不消散,凝滯膈上所致的胸膈脹悶、噯氣、呃逆等症狀。但本方性味辛溫,有燥熱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清氣抑肝湯, 出處:《玉案》卷四。 組成:青皮3錢,桑白皮3錢,枳殼3錢,檀香1錢,山梔仁1錢,烏藥1錢,半夏曲1錢5分,橘紅1錢5分,白蔻仁1錢5分,砂仁1錢2分。 主治:氣不消散,凝滯膈上。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