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藥散

BAI YAO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脾經 33%
肺經 33%
腎經
脾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醫方劑「白藥散」

主治功效:瘰癧瘡:中醫指稱頸部淋巴結腫大的疾病,又稱「瘰癧」。

一、白藥子:又名白藥草,為豆科植物野決明的種子。藥性微寒,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瘰癧瘡、瘡瘍腫痛等症。

二、生地黃:為百合科植物生地黃的根莖。藥性微寒,味甘苦,歸肝、腎經。具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瘰癧瘡、瘡瘍腫痛、吐血、衄血等症。

三、玄參:為玄參科植物玄參的根。藥性微寒,味苦,歸肺、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解毒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瘰癧瘡、瘡瘍腫痛、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

四、金銀花: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藥性微寒,味甘,歸肺、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消炎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瘰癧瘡、瘡瘍腫痛、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

五、蒲公英: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根或全草。藥性微寒,味甘苦,歸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利尿通淋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瘰癧瘡、瘡瘍腫痛、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尿路感染等症。

總結:中藥方劑「白藥散」,以白藥子為君藥,生地黃、玄參、金銀花、蒲公英為臣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涼血、解毒消腫之功,常用於治療瘰癧瘡等疾病,具有較好的臨牀療效。

傳統服藥法


白藥2兩半, 生地黃汁3合, 生藕汁1合, 生薑汁少許。
上四味,搗白藥為末。
先煎三物汁令沸,每以半盞,入熟水1合,白藥末2錢匕,攪勻;食後溫飲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多痰牙齦出血流汗顏色淡紅

相同名稱方劑


白藥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九一引《衛生家寶》。 組成:白藥子不拘多少。 主治:瘰癧瘡。

白藥散, 出處:《直指》卷二十一。 組成:白藥、朴消。 主治:散血消痰。主治:喉中熱塞腫痛。

白藥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 組成:白藥2兩半,生地黃汁3合,生藕汁1合,生薑汁少許。 主治:衄血,汗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