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肉膏

SHENG ROU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鬼遺》卷二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7%
肝經 14%
肺經 14%
脾經 12%
腎經 8%
胃經 8%
大腸經 7%
心包經 5%
膽經 5%
膀胱經 3%
三焦經 1%
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心包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生肉膏配方: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細辛:散風寒,溫肺化痰,開竅,止咳化痰。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花椒: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薤白:理氣行氣,補氣,健脾胃,散結,安胎,止瀉。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 -- 獨活: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 -- 肉蓯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 --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 丹參: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補氣,通經絡,安神,活絡止痛。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豬油:潤膚,消炎,止痛。


生肉膏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金瘡和癰疽的功效。 金瘡是指外傷,尤其是由金屬器具造成的傷口。癰疽是指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化膿性感染,通常伴有紅腫、熱痛等症狀。生肉膏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生肌斂瘡的功效。


生肉膏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生肌斂瘡的功效。其組成包括黃耆、細辛、生地黃、花椒、當歸、白芍、薤白、川芎、獨活、肉蓯蓉、白芷、丹參、黃芩和豬油。這些藥物具有不同的功效,共同作用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生肌斂瘡的作用。生肉膏可以內服或外用,內服可以治療金瘡、癰疽等疾病,外用可以治療燙傷、凍傷、瘡瘍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楝白皮2兩,鼠肉2兩,薤白3兩,當歸4兩,生地黃5兩,臘月豬脂3升。
生肉。
煎膏成。
敷瘡孔上。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黃耆、細辛、生地黃、花椒、當歸、白芍、薤白、川芎、獨活、肉蓯蓉、白芷、丹參、黃芩、甘草、豬油組成。黃耆補氣,細辛散寒,生地黃涼血止血,花椒溫中散寒,當歸補血活血,白芍養血柔肝,薤白行氣活血,川芎活血行氣,獨活祛風除濕,肉蓯蓉補腎益精,白芷祛風解表,丹參活血化瘀,黃芩清熱解毒,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具有補氣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氣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出血傾向、陰虛火旺等症狀,不宜服用本方。

相關疾病


癤和癰皮膚的惡性黑色素瘤(皮膚癌)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生肉膏, 出處:《外台》卷二十三引《鬼遺》。 組成:桑薪灰3升。 主治:瘻。

生肉膏, 出處:《外台》卷二十三(注文)引《肘後方》。 組成:楝白皮2兩,鼠肉2兩,薤白3兩,當歸4兩,生地黃5兩,臘月豬脂3升。 主治:生肉。主治:瘻瘡。

生肉膏, 出處:《鬼遺》卷五。 組成:丹參、防風、白芷、細辛、芎藭、黃芩、芍藥、甘草(炙)、黃耆、牛膝、槐子、獨活、當歸。 主治:發背發乳,口已合,皮上急痛。

生肉膏, 出處:《千金》卷二十二。 組成:甘草2兩,當歸2兩,白芷2兩,蓯蓉2兩,蜀椒2兩,細辛2兩,烏喙6分(生用),蛇銜1兩,薤白20莖,乾地黃3兩。 主治:癰疽、發背潰後。

生肉膏, 出處:《千金》卷二十二。 組成:生地黃1斤,辛夷2兩,獨活1兩,當歸1兩,大黃1兩,黃耆1兩,芎藭1兩,白芷1兩,芍藥1兩,黃芩1兩,續斷1兩,薤白5兩。 主治:癰疽、發背潰後。

生肉膏, 出處:《鬼遺》卷二。 組成:黃耆1兩,細辛1兩,生地黃1兩,蜀椒1兩(去目汗閉口),當歸1兩,芍藥1兩,薤白1兩,芎藭1兩,獨活1兩,蓯蓉1兩,白芷1兩,丹參1兩,黃芩1兩,甘草1兩,臘月豬脂2斤半。 主治:金瘡,癰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