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心悸從3D經絡穴道理解,針灸按摩刮痧拍打適用!

- 最後更新:2022-08-25
關於心悸的中醫證候分析:點選開啟

主要影響心悸的經絡穴道

造成心悸的經絡相當複雜,因為通過心臟的經絡相當多。總共有經絡7條,絡脈3條,別絡7條,總計17條經絡。

其中包含心經(絡脈、別絡)、心包經(絡脈)、脾經(別絡)、胃經(別絡)、腎經、小腸經(別絡)、膀胱經(別絡)、膽經(別絡)、任脈。

最主要的經絡,就是手三陰經(肺經、心經與心包經)、脾經、胃經與腎經

以下列出常用的經絡與穴道,必須注意的是:這麼多的穴道清單只是用來檢查,逐一確認之後會發現其中有幾個穴道非常疼痛,那就是此次最適合的「阿是穴」!

手少陰心經

手少陰心經

手少陰心經在《黃帝內經》上的記載「心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是起於心中,是分布於心臟的主要經絡

心經同時有絡脈,從本經的「通里穴」分出,沿上肢內們上行入胸部,分布於心臟。《黃帝內經》記載:「手少陰之別,名曰通里……循經入於心中。」

手少陰心經還有一個別絡,從腋下分出,沿本經上行入胸,分布於心臟。《黃帝內經》記載:「手少陰之正,別人於淵腋兩經之間,屬於心」。

基於此,心經與心臟是密切相關的。改善心悸最快的方法就是拍打、按摩心經,可以在手部的近端或是腳部遠端找到穴道,常用的穴道:神門少府少衝極泉


手厥陰心包經

手厥陰心包經

手厥陰心包經,起於胸中,集聚於心包,分支分布於心臟。在《黃帝內經》記載:「心主手厥陰心包經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心主之脈…內絡於心脈。」

手厥陰心包經的絡脈,從本經的內關穴分出,沿本經上行入胸,分布於心包及心系。《黃帝內經》記載:「手心主之別,名日內關……系於心包,絡心系。」

因此,心包經與心臟是密切相關的。改善心悸最快的方法就是拍打、按摩心包經,可以在手部的近端或是腳部遠端找到穴道,常用的穴道:內關勞宮


手太陰肺經

手太陰肺經

手太陰肺經在胸內有分支,分布於心臟。《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脈灸經》記載:「臂泰(太)陰溫(脈):循上兼(廉),以奏(湊)臑內,出夜(腋)內兼(廉)之心」。

所以肺經表面上是與肺臟相關,也會影響到心臟。改善心悸可以配合拍打、按摩肺經,可以在手部的近端或是腳部遠端找到穴道,常用的穴道:尺澤俠白


足太陰脾經

足太陰脾經

足太陰脾經在胃部有一分支,上行人胸,分布人心。《黃帝內經》記載:「脾足太陰之脈....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

足太陰脾經有一個別絡,從股內本經分出,與胃經別絡並行人腹,上行分布於脾胃,上膈人胸,分布於心。《黃帝內經》記載:「足大陰之正,上至脾,合於陽明,與別俱行。」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脾胃不好,也會出現心悸的原因。改善心悸可以配合拍打、按摩脾經,可以在腳部的近端,或是按摩腹部來改善心悸,常用的穴道:陰陵泉三陰交地機


足陽明胃經

足陽明胃經

從3D圖可以看出,足陽明胃經別絡,從股前的本經處分出,沿本經上行人題、分布於脾胃,上膈分布於心。《黃帝內經》記載:「足陽明之正,上至髀,人於腹里,屬胃散之脾,上通於心。」

基於此,胃經異常也會造成心悸,可以透過拍打、按摩胃經改善心悸,可以在腳部的近端或是腳部遠端找到穴道,常用的穴道:足三里天樞庫房


足少陰腎經

足少陰腎經

足少陰腎經,從腎上行,貫肝膈人肺中,再從肺分支,分布於心。《黃帝內經》提到:「足少陰之脈:從腎上肝膈,入肺中…其支者,從肺出絡心。」

基於此,腎經與心臟是密切相關的,尤其是現代人腎經多數一年四季都是虛證,很容易因為腎經異常而出現心臟疾病。透過拍打、按摩腎經,可以在胸部的近端及腳部遠端找到穴道,常用的穴道:太溪陰谷腹通谷


請開啟3D銅人查看穴道清單。

其他影響心悸的經絡穴道

除了主要經絡之外,其他經絡如小腸經、膀胱經別絡、肝經、膽經別絡與任脈都與心臟有關。基於「前病後治」的原則,從膀胱經上的背俞穴下手,可以明顯改善心悸。

既然這麼多都與心悸相關,基於經絡對應的「臟腑別通」、「表裡對應」甚至是「同名經」的對應原則,也可以從遠端找到對應點,透過遠端的穴道也可以改善心悸,因此穴道是相當豐富的。

請開啟3D銅人查看穴道清單。

足太陽膀胱經

足太陽膀胱經

足太陽膀胱經別絡,從膝蓋後面分出,上行從肛門入於腹腔,分布於膀胱、腎,尋著脊椎上行分布於心。

《黃帝內經》記載:「足太陽之正,別入於膕中...當心入散」

所以透過拍打背後的膀胱經俞穴,也也可以改善心悸,常用的穴道:肺俞腎俞心俞膈俞厥陰俞


手太陽小腸經

手太陽小腸經

手太陽小腸經沿著上肢而行,繞肩胛,從鎖骨上窩入胸,分布於心臟。《黃帝內經》記載:「手太陽小陽之脈...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

小腸經別絡,下行至腋窩入胸,分布於心。《黃帝內經》記載:「手太陽之正,指地,別於肩解,入腋走心,系小腸也。」

小腸經位於心臟後面的肩胛部位,可以保護心臟,可以透過拍打疏通這裡的經絡,來改善心悸現象,常用的穴道:天宗少澤


足厥陰肝經

足厥陰肝經

足厥陰肝經別絡,起於足背,沿本經上行至陰毛處,與足少陽別絡並行人腹,分布於肝膽,上行人心。《黃帝內經》記載:「足厥陰之正,別跗上,上至毛際合少陽,與別俱行。」

所謂肝膽相照,肝經異常也會造成心悸,現代人肝經容易實證,嚴重異常時就會出現心悸,可以透過拍打、按摩肝經改善心悸,可以在腳部的近端或是腳部遠端找到穴道,常用的穴道:太衝期門


足少陽膽經

足少陽膽經

足少陽膽經別絡,起於本經股外側處,沿本經人腹,分布於肝膽,上膈貫心。《黃帝內經》記載::「足少陽之正…循胸里屬膽散之,上肝貫心。」

基於此,膽經異常也會造成心悸,現代人只要到了冬天幾乎都是膽經虛證,嚴重異常時就會出現心悸,可以透過拍打、按摩膽經改善心悸,可以在腳部的近端或是腳部遠端找到穴道,常用的穴道:陽陵泉肩井


與心悸的相關症狀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