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的其實是[證],不是西醫的[病]!(以妥瑞症為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0-05-26 首次發表:

中醫科學化被討論幾十年,每個人都知道這是一種趨勢,但至今卻進展有限,為什麼呢?這其中的原因有數十種,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中醫治療的其實是「證」,並不是西醫所說的「疾病」,在這一點還沒有釐清之前,中醫要真的科學化是絕無可能!本文以西醫妥瑞症「疾病」為例,探討中醫的症狀、證型與疾病,提供有興趣進行中醫科學化人士作為參考。

在中醫進行科學化之前,必須先釐清什麼是症狀、證型與疾病?

中醫與西醫在疾病上的認知,從根本上就有非常顯著的差異。不論古今的醫學,探討疾病前都是先從「症狀」開始,這是最直觀的描述,也是生病找醫生的主要原因。例如,一大早起床頭痛、腰痛,走在路上頭暈、兩眼昏花,中午吃飯時間沒有食慾、吃了東西噁心想吐…等等,這些都是症狀。然而,雖然都是症狀,之後面對症狀的處理方法,中醫與西醫就差異很大了。

中醫的症狀、證型與疾病經常紊亂,讓人搞不清楚狀況!
中醫的症狀、證型與疾病經常紊亂,讓人搞不清楚狀況!

中醫的「證」是指人體疾病在發展過程中的病理概括,包含了病變的部位、原因、性質以及邪正關係。中醫有很多的證,例如:「表證、裡證」、「虛證、實證」、「肝氣鬱結」、「心腎不交」、「陰虛火旺」…等等。

當一堆症狀集合在一起之後,中醫就會歸納出所謂的「證」(註1)。例如「寒證」= 怕冷+不渴+面色白+四肢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膩。「肝陽上亢證」=頭暈+頭痛+視物不清+泛泛欲嘔+耳鳴+口舌乾燥。中醫究竟有多少證呢?依照權威書籍《中醫症候鑑別診斷學》中分類,中醫基於各種學派最少可以產生300種以上證型。

古代中醫的「症狀」、「病」與「證」經常是混雜在一起的,不容易有明確的規範定義。例如頭痛、便祕可以是症狀,也可以是病; 陽明證同時也是陽明病。一種病可能源自於很多種證型,例如頭痛,就有可能有8種證型(外感風寒、外感風熱、外感風濕、肝陽上亢、中氣虛弱、血虛陰虧、瘀血阻絡、痰濁上蒙),依照派別不同還有可能更多!

真正令人疑惑的是:雖然頭痛起因於8種以上的證型,每一種證型的治療方法都是天壤地別!而在中醫師下手治療之後,不論是各種派別的針灸、草藥、推拿、按摩、刮痧、拔罐、氣功等等,都可以改善頭痛這個病或症狀,這就是西醫完全無法理解的部分,也是西方人認為中醫是偽科學的原因之一。

現代西醫所定義的疾病,多數難以與中醫的疾病畫上等號

現代醫學所定義的疾病,也是以症狀為基礎來延伸,與古代中醫的差別是,現代醫學加入了許多微觀的技術,例如解剖學顯微鏡MRI(磁振造影)檢驗醫學技術基因工程…等等。依照這些技術來定義疾病之後,就會分類的非常微細且清楚,國際疾病分類標準(ICD-10)分類中,竟然可以將疾病分類為15.5萬種代碼,這完全是古代中醫所難以想像的!

以「妥瑞症」(Tourette’s disorder)為例,此病的國際代碼(ICD10)是 F95.2,在兩千年前的中國是不可能有這種名詞的,因為這是一位法國醫師喬治·吉爾斯·妥瑞(Georges Gilles de la Tourette),在1885年所發現的一種疾病,因此以他的名字來命名這個疾病!

雖然這是近代發現的疾病,古代中醫卻有發現類似的症狀,因此早就已經提出類似的證型。中醫師林寶華在《天使的鬼臉: 妥瑞氏症的中醫治療》一書中就提到,醫聖張仲景遠在漢朝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妥瑞症,提出「奔豚證」、「剛痙證、柔痙證」的概念。專治小兒的中醫師黃正豪,從臨床上發現妥瑞症較高的機率是「表證」與「肝風內動」,可以透過「祛風解表」和「鎮肝熄風」加以改善!

西醫的疾病,依照症狀轉換成中醫的證型
西醫的疾病,依照症狀轉換成中醫的證型

中醫的證有不少是很抽象的概念,以「奔豚證」為例,在《金匱要略》上說:「奔豚病,從少腹起,上衝咽喉,發作欲死,復還止,皆從驚恐得之。」這種病發作的時候,感覺肚子痛,一股力量往網上衝,不知道是氣還是水?有時候又衝到喉嚨,氣會跑來跑去。許多醫師實在搞不懂,乾脆就直接理解為「癲癇」或「歇斯底里」的發作狀態

依照林寶華醫師觀察,妥瑞氏症候群的兩大特徵就是「怪動作」和「怪聲音」,怪動作如:「眨眼、皺額、咬唇、露齒、縮鼻…扭腹(奔豚)等」。怪聲音如:「清嗓聲、鼻吸氣聲、哼氣、咳嗽、狂叫、穢語…等」。這些不明原因的行為,中醫認為是體內抽象的臟腑、氣血與經絡異常所形成一種證,透過解除這些證,妥瑞病就會自然消失!

中醫面對幾萬種疾病,依然可以分類為幾百種證型,並加以改善
中醫面對幾萬種疾病,依然可以分類為幾百種證型,並加以改善

既然傳統中醫沒有「妥瑞症」這樣的名詞,自然也沒有這樣的病名,必須先將這些「症狀」轉換成為「證型」,透過證型再來尋找對應的策略。不論古今中醫師判斷證型的方法,都是運用「望聞問切」結合一系列的症狀演繹推理出來的,每位中醫師的判斷方法與角度立場都不一樣,沒有客觀且量化的檢測工具,因此中醫要像西醫一樣看起來很科學,就理論上根本是難以達成的!

面對同樣的病,每位中醫師判斷證型結果都不同,中醫如何科學化?
面對同樣的病,每位中醫師判斷證型結果都不同,中醫如何科學化?

因此,現代西醫所定義的疾病,多數難以與中醫畫上等號。當一個人要搜尋中醫如何治療「妥瑞證」時,要先將妥瑞證轉換成奔豚、剛痙、柔痙、肝風內動這些字,才有可能連接傳統中醫資料庫。這種技術連Google 也無法提供,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雲端中醫在建立疾病資料庫的過程遇到極大的困境,遲遲無法發佈專屬於中醫的線上疾病資料庫!

中醫科學化技術,所檢測判斷的依然是證型不是疾病

直至2020年的今天,全世界98%以上的中醫師在進行診斷時,依然依賴三跟手指頭,完全沒有任何輔助的儀器。過去50年來科學界前仆後繼地研發各種可以將中醫診斷數據加以量化的儀器,歸結其主要有3種儀器:「望診圖像分析」、「脈診儀」與「經絡儀」。而不論是哪一種現代化中醫科學儀器,診斷出來的都是證型,而不是「疾病」

例如:運用「舌相辨識人工智慧」,可以判斷一個人的舌質、舌體、舌苔現象,這可能是200種以上疾病的共同現象。運用「脈診儀」判斷出「弦脈」,這可能是20種疾病的共同脈象。運用「經絡儀」檢測出一種經絡現象,可能是50種疾病的共同型態。

中醫檢測儀器所檢測出來的是證型,不是疾病!
中醫檢測儀器所檢測出來的是證型,不是疾病!

以「妥瑞症」為例,有一位雲端中醫的會員經常幫自己患有妥瑞症的兒子檢測之後,肝經能量一直很旺,在看了張步桃中醫師的臨床經驗之後,覺得經絡型態相當符合,自行服用「柴胡桂枝湯」、「抑肝散」這類中藥之後明顯有改善但是沒有痊癒。這裡可以假設他兒子的疾病,可能是「太陽病」、「肝脾不調」或「肝熱」所造成,將這些經絡型態轉換成證型,運用經絡療法或中藥加以改變之後,妥瑞症就自然改善。

改善一種體質,就可以預防1000種疾病
改善一種體質,就可以預防1000種疾病

許多人看到這個經絡圖,會發現自己的圖形也類似,因為這是多數人在夏天會出現的典型經絡型態,而多數人並沒有出現任何妥瑞症的現象。這就足以解釋,一種經絡型態可能產生20種證型,1種證型可能產生50種疾病。而只要改善1種經絡型態,就可以改善20種證型,預防1000種疾病,這就是運用經絡儀建立預防醫學的基本原理與模型,也落實了中醫「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根本精神(註2)!

運用現代科學儀器診斷出中醫的「證型」,運用各種中醫療法改善證型後,「症狀與疾病」自然消失,這是中醫科學化過程的一個邏輯思路,提供有興趣中醫科學化人士作為參考。

註1: 「證」相關的詞語有「證型」、「證名」、「辨證」、「病證」、「證候」

註2: 「同病異治」,是指對於同一種疾病,由於發病時間、地點或體質不同,出現不同的證型。針對不同的證型,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異病同治」,是指對於幾種不同的疾病,出現同樣的證型,可以有相同的治療方法。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