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經絡體質難以改變原因之6-器質性病變與老人篇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0-07-15 首次發表:

從大數據看來,對於中醫健康養生議題有興趣的族群集中在中年以後,女性明顯大於男性,而這卻明顯不是開始養生的最佳年齡。真正適合養生的人們不想養生,已經得到重大疾病的人們,進行養生卻事倍功半,這就是人類始終沒有重視預防醫學自我塑造出來的困境!提供中醫科學化研究者進行深入研究參考。

從大數據來看,養生這個議題是中年以後才關心的議題

這個社會究竟什麼樣的人對中醫會有興趣?究竟哪些人才會想要養生?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其實透過大數據可以解答。Google Anlaytics 是一個分析網站行為模式的線上服務,這個系統專門統計與分析進入每個網站的各種數據。

透過這個服務發現,過去幾年來絕大多數進入雲端中醫網站的使用者,都是運用手機搜尋 Google 搜尋引擎進入。就年齡而言,24歲以下的人數很少,主要集中在25-54歲這段年齡,女性明顯大於男性,為什麼會這樣呢?

雲端中醫使用者以中年人為主,女性多於男性
雲端中醫使用者以中年人為主,女性多於男性

雲端中醫的會員看來,除了那些就讀碩士的年輕學子試圖運用良導絡理論來撰寫論文外,年齡也大都是40-50歲以上的使用者,60-80歲的也大有人在,但總不會出現年輕人。我們初步判斷原因是:身體沒有病的人不會想要養生,更不會搜尋中醫相關議題!

從會員的性別也可以清楚發現,女性對於養生議題永遠大於男性,這也可以從蒞臨網站的性別分布中清楚看出,女性遠遠大於男性20%。有趣的是,這個數據剛好符合台灣衛生福利部統計每年的中醫就診統計資料,女性就診數的比例差不多就是這個數值(60%)。

中年以上的人們才會開始思考中醫與養生議題,女性遠遠比起男性對中醫還有興趣,從大數據資料看來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可惜的是,若從經絡體質的角度來看,真正最適合開始養生的族群是介於18-25歲,原因請繼續往下閱讀。

西醫可以檢查出來的病,已經是經絡異常持續多年以後的結果

在雲端中醫的資料庫裡蒐集了大約九萬種疾病,絕大多數的疾病名稱都是現代醫學所創造出來,真正中醫的病名不會超過500種。嚴格說起來,多數中醫的病名在現代醫學看來只能算是「症狀」(例如頻尿、口渴),現代醫學所定義的疾病是一堆症狀所組合出來的,依照不同症狀給他命個名稱叫做「 XX病」(例如:高血壓、肺癌)。

依照台灣衛福部每年公布的統計數據發現,有一定比例的族群喜歡看中醫,年齡也是介於 25-60歲之間。看中醫的人,主要是遇到了一些治療西醫效果也不太好的疑難雜症,例如:各種疼痛、感冒、高血壓、胃潰瘍、糖尿病、攝護腺肥大、頻尿、便秘、失眠、肝病、腎病…等等。

有一定比例的人們,最終會選擇去看中醫的是因為重大疾病(例如癌症、腎病),絕大多數都是在放棄西醫治療之後才開始選擇中醫,有更多的人後悔因為選擇中醫造成病情延誤,重病選擇中醫是對是錯?已經爭論了幾十年。事實上,運用經絡檢測,從經絡體質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是再清楚不過了。

現代醫學可以檢查出來的疾病,都是在異常經絡出現多年以後的事
現代醫學可以檢查出來的疾病,都是在異常經絡出現多年以後的事

從經絡體質的角度來看,在疾病的形成之幾十年前,經絡就已經呈現異常狀態,這時候會出現一系列不舒服的症狀(例如:口苦、口乾、頭暈),但是去醫院檢查時無法被定義為疾病(例如:肝癌、糖尿病),一直到多年以後,終於形成「器質性病變,透過西醫的高科技儀器終於正式宣告生病了,這才是西醫定義的「病」。

經絡體質若不改變,任何疾病與腫瘤只會不斷復發

雲端中醫某會員J先生的例子,他的親戚幾年前罹患乳癌第一期,醫生要求她進行腫瘤切除,由於成功機率高,她也完全配合治療。在開刀前不久前進行了2-3次經絡檢測,每一次都穩定呈現體質陽虛的經絡現象。開刀完了之後,再度檢查腫瘤消失了,她也認為已經痊癒。但是在之後的兩年間持續進行經絡檢測,依然呈現同樣的陽虛體質,幾乎沒有變化

過了兩年之後,她又因為腎臟長了良性腫瘤而再度進醫院開刀,這時候她才開始懷疑,腫瘤可能永遠都不會消失!某天J先生與她討論了一個下午,發現不論是乳癌與腎臟腫瘤,都可以從同樣的經絡體質加以解釋。肝經、胃經主要通往乳房,膽經與腎經異常也會造成腎臟疾病,這個經絡體質若不變,未來再度出現乳房與腎臟的腫瘤,或是其他身體部位的腫瘤也不令人意外

同樣的經絡型態,陸續出現兩種不同的腫瘤
同樣的經絡型態,陸續出現兩種不同的腫瘤

這位親戚說,每次到了冷氣房時腰部都會特別酸痛,那是一種酸痛到骨頭裡的感覺,長年來她也經常出現憂鬱傾向,常常疲倦沒有精神,尤其過了中年之後身材持續發福,常常閱讀雲端中醫文章的讀者都知道,這些現象都是明顯的寒氣體質現象出現腫瘤只是最後產生的結果,並不是原因

早在腰酸、容易疲勞與肥胖的時候就要看中醫或開始養生,而不是到生病了(乳癌、腎臟腫瘤)的時候才看中醫,那時候已經為時已晚。面對器質性病變時,不論是接受西醫與中醫治療,就算腫瘤已經消失了也不能代表痊癒,倘若經絡體質若不改變,未來再度復發的機率通常不低!

已經出現器質性病變的人們,養生功效事倍功半

為什麼多數對中醫有興趣的人會出現在中年以後,原因無他,因為是被身體逼的!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已經開始不太對勁,才會有意願動起想要改善的念頭,然而在這個時間點開始選擇養生是對的嗎?

台灣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曾經在電視上提到很多臨床案例,他遇過不少患者因為不想洗腎,嘗試了各式各樣的另類療法,最後還是乖乖回來洗腎。中醫在現代社會絕對不會是治病的第一線療法,而往往是在已經很嚴重的時候才會考慮中醫。然而,就經絡的立場來看,中醫擅長治療經絡氣血階段的疾病,面對已經出現器質性病變的人治療效果往往不如預期!

看到經絡異常時不養生,等到長出腫瘤再養生,會不會太晚?
看到經絡異常時不養生,等到長出腫瘤再養生,會不會太晚?

所謂的器質性病變,就是指器官或組織系統永久性損害,這對器官的傷害往往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說生病之後就很難回復原本的健康,這已經不是經絡氣血的範疇,而是活生生的血肉器官損壞了!

身體出現重大疾病時究竟是該看中醫或西醫?雲端中醫某會員是一位相當有名的中醫師,他在多年前得到兇猛的「急性胰臟炎」,毫不猶豫地到西醫醫院接受治療,套一句他說的話:「我是人,不是神啊!」像這麼有名的醫師願意公開承認這個事實,也代表他清楚知道中醫療效的極限。

雲端中醫某會員的外婆,得到糖尿病多年,每次經絡檢測都是呈現「上實下虛」,這位會員運用各種中醫療法協助外婆,都可以讓她感到舒服,卻無法根治糖尿病。另位一位會員曾經協助一位癌症末期病患改善疼痛,直到往生前一天,這位病患都堅持使用電療、針灸,因為這才可以讓身體不感到疼痛,但是他的癌症卻沒有被治癒。

一種經絡體質要累積數十年功力,才會形成器官病變
一種經絡體質要累積數十年功力,才會形成器官病變

從經絡體質形成的角度來看,要出現實質器官(胰臟)敗壞,至少也要累積30年以上的功力才會出現。器官已經敗壞了,試圖運用各種經絡療法依然可以改善許多不舒服症狀,卻難以根本改變這個經絡體質,更難以治癒敗壞的器官!

已經得到重大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等)的人們,早在數年前已經錯過了養生的黃金時間,當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必須養生,不論做什麼都是事倍功半。而真正適合養生的人們,在最佳養生時機卻不想認真養生,這就是人類始終沒有重視預防醫學自我塑造出來的困境!

養生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年紀愈大反而養生效果愈有限

多數人認為,養生是老年的人的事,與年輕人無關。為什麼大家會這麼想?原因從下面這張圖就可以明顯看出。依照英國的癌症研究機構發現癌症的發生年齡是年紀愈大愈多,尤其是40歲以後更加明顯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任何疾病只要是隨著年齡愈大發生的機率愈高的話,代表這是經絡阻塞時間愈久,氣血愈來愈虛衰所導致。雲端中醫某位會員因為經常出入養老院,因此有很多機會可以觀察老年人的經絡現象,他發現老年人的經絡常常不是體能數值太低,就是上實下虛,根本就不用檢測了!

癌症與年齡呈現正相關
癌症與年齡呈現正相關

傳統中醫持續認為「人有腳,猶如樹有根; 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所謂「人老腳先老」,這就是所有足底按摩養生中心深信不疑的基本信念,而運用經絡檢測可以完全印證這句話的真實性。

這位會員嘗試幫這些老人進行經絡的改善,不論是按摩腳部,或是經常幫他們泡腳,他發現短暫會有效果,過了不久之後上實下虛的經絡現象又出現了。他也嘗試要求這些老人服用中藥,大部分也都沒有什麼明顯反應。改善上實下虛的經絡體質是相當困難的

改善上實下虛的經絡體質是相當困難的年紀愈大的人,若要鍛鍊腳部困難性更高,面對排寒氣的暝昡反應,釋放長年累積疲勞(可能超過50年)的過程,多數更是無法適應。唯一的方法只剩下經常按摩,經常疏通自己的氣血,才會感到舒適。基於此,這位會員發現養生最少要從20歲就開始有計畫進行,若要等到老的時候才要考慮開始養生,恐怕已經為時已晚,力不從心了!


任何重大疾病的出現,都是在經絡體質形成數十年之後的結果,在整個過程中任何人都有完全足夠的時間可以預防,也因為時間太多而足以忽視它的存在,最後在器質性病變或是老年之後再來進行養生或尋求中醫救命,在多數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此時養生不是沒效,就是事倍功半,值得所有追求健康養生者深思!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