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的六經是不是經絡?1張雷達圖即可破解其中奧妙!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0-06-17 首次發表:

《傷寒論》治病的效果一直都被人稱讚,但是其有效的原理是什麼?千年來提出的理論看得令人眼花撩亂。其中一個關鍵議題是,六經是不是經絡?支持者與反對者各執己見。

而今,運用數據化的方法來分析現代人的經絡體質,找出不平衡的六經現象,竟然也可以印證經方有效的原理!提供中醫科學化研究人士參考。

傷寒論經方與六經是什麼關係?詮釋的理論多的嚇人

傷寒論的六經到底是不是經絡?這個問題爭論的上千年。為什麼會這樣呢?

如果用白話來描述這個問題,就是:傷寒論裡面不斷提到三陽病(太陽病、少陽病、陽明病)與三陰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卻沒有提到「太陽經病」,因此反對的人就會說,傷寒論與經絡沒有關係!

而支持的人認為,《傷寒論》就是以《黃帝內經》的醫學思想為指導中心的,在《素問.熱論》與《靈樞.經脈》提到的三隂三陽證與經絡症狀,明確證據顯示一系列的症狀與經絡有明確關係(註1)。

名醫楊維傑曾撰文堅定指出:「自漢魏晉唐,以迄宋代,把傷寒三隂三陽病症解作經絡受病,並無異議。」

傷寒論經方與六經的理論基礎學說多的嚇人
傷寒論經方與六經的理論基礎學說多的嚇人

傷寒與六經背後究竟是什麼原理,許多中醫研究者不斷提出自己的理論,最後究竟有多少理論被提出來呢?說出來會嚇死人,有人整理成一篇文章,歸納至少有41種學說

這裡面除了經絡說,還有臟腑說、氣化說、地面說、六部說、形層說、三焦說、階段說、位向性量說、綜合體說、環節說、陰陽離合說、太極說、體質說、高級神經活動說、二值邏輯三維說、信息數學說…等等學說看來令人眼花撩亂。

傷寒論所提到的三陰病與三陽病,其背後的原理至今依然沒有明確的答案?

看完這些理論之後只可以確定一件事:千年來中醫是一門高度依賴演繹法的學問,一個人即可推演出一種理論,累積千年下來產生百千種理論,那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論六經是不是經絡,都無法降低「經絡辨證」的重要性

近代經方大師劉渡舟是近代非常有名的經方家,終其一生都在強調六經的實質是經絡,重視六經病提綱證的作用。

在書上特別強調:「凡是學中醫的,為了給以後的學術打下很好的基礎,首先得先學好經絡…..《傷寒論》也是中醫學,當然就得取法於經絡學說了,怎麼能說是”六經非經”呢?.」

他又說:「臟腑得有經絡,沒有經絡,臟腑就是一個死東西了,有經絡才能活啊!」運用經絡理論聯繫六經、臟腑、氣血,建構出一套完整的中醫理論,這麼完美的理論有什麼理由放棄呢?

中醫治病總喜歡講一句話「一針、二灸、三湯藥」,中醫師遇到多數的疾病首先運用經絡療法(針灸)搞定,其次再考慮中藥。

在古代熬中藥必須耗費大量時間,現代社會中藥材愈來愈貴,服藥都不是治病的首要選擇。而一針與二灸依賴的理論是什麼,就是經絡辨證!

古人治病總是先從經絡療法下手
古人治病總是先從經絡療法下手

事實上,《傷寒論》中有一些線索可以證明張仲景很重視經絡。舉例一些條文:「太陽病……先刺風池、風府」、「太陽少陽并病……刺大椎、肺俞、肝俞」

「傷寒……此肝乘脾也…刺期門。」「太陽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這些條文足以證明古人治病是針藥並用,不是動不動就服用中藥。

這些事實,都說明了《傷寒論》內容無法脫離經絡,太陽病與膀胱經有關、少陽病與膽經有關、陽明病與胃經有關…以此類推。就算是傷寒論的六經與經絡無關,中醫治病還是無法脫離經絡,任何理論都無法降低「經絡辨證」的重要性

將六經數值量化,清楚看到現代人六經不平衡現象

千年來,中醫無法脫離演繹法的窠臼,由此創造出來的的派系多如牛毛,讓中醫學習者莫衷一是。

有沒有一種客觀性的數據可以評估六經現象呢?而今,運用現代的檢測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可以清楚看出六經能量的變化,儼然成為新的一派!

以這現代人的經絡體質型態為例(點選完整顯示),這是最多人會出現的經絡現象,可以用來分析多數人的體質,如果將六經的能量差異性畫成雷達圖,就會清楚發現現代人整體而言的六經能量都處於相對不平衡狀態

這張雷達圖的原理,就是將相同屬性的經(例如太陽經)能量加以計算,如果太陽經中膀胱經能量過低,小腸經能量過強,代表這兩條經絡能量差異過大,造成太陽經不平衡。

太陽經能量不平衡時,就容易得到太陽病,六經雷達圖應該是愈小愈好,愈大代表該六經愈不平衡!

從六經雷達圖可以清楚看出,現代人六經能量都不平衡
從六經雷達圖可以清楚看出,現代人六經能量都不平衡

而從「整年」的六經現象看來,現代人的六經能量狀態都不平衡,最嚴重的是少陽,其次是太陽,而後是少陰。而在一月(冬天)時,最不平衡的是少陽,七月(夏天)時最不平衡的是太陽

經方家劉渡舟曾在書上寫到,「少陽行於側,要用小柴胡湯….我治後背和肩胛痛,好用柴胡桂枝湯,小柴胡湯加上桂枝、白芍,吃了就好。你看怪不怪?」

而雲端中醫有許多會員都有同樣的經驗:每次感冒只要背痛、肩膀頸子痛,背後涼涼的,吃了柴胡桂枝湯幾乎都是一劑見效(嚴格說起來是三湯匙科學中藥),為什麼會這樣呢?

現代人太陽經、少陽經不平衡,柴胡桂枝湯有效的機率高!
現代人太陽經、少陽經不平衡,柴胡桂枝湯有效的機率高!

用數據可以提出再清楚不過的佐證,如果說太陽病的代表方劑是「桂枝湯」,少陽病的代表方劑是「小柴胡湯」,這兩個中藥方劑加起來,就是「柴胡桂枝湯」,這個數據與劉渡舟大量的臨床經驗完全吻合

有學者研究台灣中醫師用藥的統計資料也可以印證,台灣中醫師最喜歡用的傷寒方劑前十名方劑為:葛根湯芍藥甘草湯小青龍湯半夏瀉心湯小柴胡湯炙甘草湯桂枝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柴胡加桂枝湯四逆散大多屬於太陽方類或少陽方類,也完全吻合這個數據

而從圖上更可以清楚看出,天氣愈冷的時候少陽就愈不平衡,天氣愈熱的時候,太陽就愈不平衡,為什麼會這樣?

在此賣個關子,請在未來的文章中找到答案,而聰明的人只要多觀察經絡圖就會知道答案,運用六經雷達圖可以進行更多分析。

阿編總結:不論六經是不是經絡,都無法降低「經絡辨證」的重要性,與其運用抽象的理論,不如用簡單到不行的數據來看六經來得簡單易懂。

運用經絡檢測來分析六經能量差異,從異常的六經下手依照症狀開方,這麼單純的過程,有什麼理由不用呢?


(註1):《素問.熱論》:「 ‥‥傷寒一日,巨陽受之,故頭項痛,腰背強。二日陽明受之,陽明主肉,其脈夾鼻,絡於目,故身熱目疼而鼻乾,不得臥也。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膽,其脈循脇絡於耳,故胸脇痛而耳聾。三陽經絡皆受其病,而未入於臟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陰受之,太陰布於胃中,故腹滿而嗌乾。五日少隂受之,少隂脈冠腎,絡於肺,係舌本,故口燥舌乾而渴。六日厥隂受之,厥隂脈循隂氣而絡於乾,故煩滿而囊縮。三隂三陽、五臟六府皆受病,」

《靈樞.經脈》的經絡病與傷寒論的症狀,也可以發現兩者的密切關係.例如《經脈》:膀胱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眦,上額,交巔,還出別下項,…是動則病沖頭痛,目似脫,項如拔,脊痛,腰似折,…是主筋所生病者,…狂、癲、發黃、鼽、衂、項背腰尻…痛。這與傷寒論太陽病頭項強痛、衂血、蓄血如狂、發黃」等症相符。《經脈》膽足少陽之脈,是動則病口苦、心脇痛…是主骨所生病者,頭痛、頷痛、目銳眦痛…瘧、胸脇…痛等症,亦與《傷寒論》少陽病柴胡湯症相符。《經脈》手陽明是主津液所生病者有目黃、口乾、鼽衂等症,及足陽明經脈病有惕然而驚,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主血所生病者溫淫汗出、身前皆熱,與《傷寒論》陽明病中白虎湯證、承氣湯證、茵陳蒿湯證等相符。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