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筋攣」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筋攣,中醫稱為「抽筋」,是指肌肉突然不自主地收縮,造成疼痛的一種症狀。常見於下肢,尤其是小腿,但也可能發生在其他部位,例如手臂、腹部、背部等。

筋攣的原因有很多,包括:

  • 低血糖
  • 脫水
  • 電解質不平衡
  • 疲勞
  • 壓力
  • 藥物副作用
  • 某些疾病,例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腎臟疾病等

筋攣的治療方法包括:

  • 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 休息
  • 熱敷或按摩
  • 服用藥物(例如肌肉鬆弛劑)

如果筋攣頻繁發生,或伴有其他症狀,例如發燒、皮疹、關節疼痛等,應及時就醫,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以下是筋攣的中醫證候:

  • 筋攣多發生在下肢,尤其是小腿。
  • 筋攣的疼痛通常是突然發生的,而且非常劇烈。
  • 筋攣通常持續幾秒鐘,但也可能持續更長時間。
  • 筋攣可能伴有肌肉僵硬、麻木或刺痛感。
  • 筋攣可能發生在一個部位,也可能發生在多個部位。
  • 筋攣可能發生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但通常在晚上更常見。
  • 筋攣可能與某些疾病有關,例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腎臟疾病等。

如果您經常發生筋攣,請諮詢中醫師,以便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曲澤

曲澤

  • 1.《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曲澤,為合水。在肘內廉陷中,屈肘取之。治心痛嘔血,胸滿口乾,肘臂筋攣。
  • 2.《針灸資生經》:「胃俞、主嘔吐。筋攣。食不下。(千)商丘、主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多寒熱。喜嘔。商丘、幽門、通谷、主喜嘔。陽陵泉、主嘔宿汁。心下澹澹。天容、主咳逆嘔沫。曲澤、主逆氣嘔涎。維道、主嘔逆不止。大鐘、大溪、主煩心滿嘔。絕骨、主病熱欲嘔。俞府、(明下云不下食。
  • 3.《普濟方·針灸》:「水。曲澤為合肘里存。心疼煩悶口乾頻。肘臂筋攣多嘔血。呼吸陰陽去病根。

環跳

環跳


魂門

魂門


魄戶

魄戶


太淵

太淵

  • 1.《針灸聚英》:「心痛掌中熱。須當針太淵。腎復溜(經金)五淋下水氣。赤白黑黃青。腹脹腫水蠱。宜於復溜針。肝曲泉(合水)血瘕並癃閉。筋攣痛日深。咽喉臍腹脹。應驗曲泉針。

曲泉

曲泉

  • 1.《針灸聚英》:「心痛掌中熱。須當針太淵。腎復溜(經金)五淋下水氣。赤白黑黃青。腹脹腫水蠱。宜於復溜針。肝曲泉(合水)血瘕並癃閉。筋攣痛日深。咽喉臍腹脹。應驗曲泉針。
  • 2.《針灸資生經》:「)治霍亂。金門、僕參、承山、承筋、轉筋霍亂。(千)承山、治霍亂轉筋。大便難。(銅)金門、治霍亂轉筋。曲泉、(見疝。)懸鐘、(見膝攣。)陽輔、(見膝痛。)京骨、(見足麻。)胃俞、治筋攣。(見腹脹。)僕參、(見足痛。)竅陰、(見無子。)至陰、(見頭痛。
  • 3.《針灸資生經》:「曲泉、(見疝。)膝關、治膝內痛。(見風痹。)懸鐘、治心腹脹滿。胃熱不嗜食。膝䯒痛。筋攣。足不收履。坐不能久。膝眼、療膝冷痛不已。(明忌灸。)伏兔、療膝冷。(見風勞。)豐隆、療腿膝酸痹。(見屍厥。)合陽、(見脊。)治膝股重。(千銅云注膝䯒酸。)俠谿、陽關、主膝外廉痛。
  • 4.《針灸資生經》:「神庭、水溝、主寒熱頭痛。喘渴。目不可視。消濼、主寒熱痹頭痛。五處等、主頭痛。(見瘛瘲。)崑崙、解谿、曲泉、飛揚、前谷、少澤、通理、主頭眩痛。若頭痛筋攣骨重少氣。噦噫滿。時驚。不嗜臥。咳嗽煩冤。其脈舉之則弦。按之石堅。由腎氣不足而內著。其氣逆而上行。
  • 5.《普濟方·針灸》:「治筋攣。穴曲泉,懸鐘,陽輔,京骨,胃俞

復溜

復溜

  • 1.《針灸聚英》:「心痛掌中熱。須當針太淵。腎復溜(經金)五淋下水氣。赤白黑黃青。腹脹腫水蠱。宜於復溜針。肝曲泉(合水)血瘕並癃閉。筋攣痛日深。咽喉臍腹脹。應驗曲泉針。
  • 2.《針灸資生經》:「夾脊膂痛。上下按之應者。從項後至此穴皆灸之。立愈。復溜、治腰脊內引痛。(明下云。腰痛引脊。)不得俯仰起坐。目䀮䀮。善怒多言。舌乾涎自出。足痿不收履。䯒寒不自溫。京骨、治筋攣䯒酸。髀樞痛。頸項強。腰脊不可俯仰。委中、治腰俠脊沉沉然。遺溺。腰重不能舉體。

陽陵泉

陽陵泉

  • 1.《針灸逢源》:「陽陵泉,在膝下一寸胻外廉尖骨前陷中。蹲坐取之。膽脈所入為合。又為筋之會筋病治此。(針六分灸七壯)治足膝冷痹無血色。半身不遂。腳氣筋攣。
  • 2.《針灸資生經》:「胃俞、主嘔吐。筋攣。食不下。(千)商丘、主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多寒熱。喜嘔。商丘、幽門、通谷、主喜嘔。陽陵泉、主嘔宿汁。心下澹澹。天容、主咳逆嘔沫。曲澤、主逆氣嘔涎。維道、主嘔逆不止。大鐘、大溪、主煩心滿嘔。絕骨、主病熱欲嘔。俞府、(明下云不下食。
  • 3.《針灸問答》:「答:陽陵膝品下寸尋,胻骨外廉兩骨中,七壯六分合土穴,能醫冷痹及偏風。(注:陽陵泉,在膝品骨下一寸,外廉陷中,膽合土穴也。七壯,六分。主治膝伸不得屈,髀樞膝骨冷痹,腳氣,偏風,半身不遂,腳冷無血色,頭面腫,足筋攣等症。)
  • 4.《針灸學綱要》:「陽陵泉,膝下一寸。䯒外廉陷中。蹲坐取之。○主治足膝冷。痹不仁。腳氣筋攣。○難經曰。筋會陽陵泉。故凡膝胕足筋縮拘攣等。皆治此。

中封

中封

  • 1.《針灸逢源》:「中封(一名懸泉),在內踝前一寸貼大筋後宛宛中肝脈所行為經。(針四分。灸三壯)治痎瘧五淋。寒疝足冷。痿厥筋攣陰卵。入腹相引痛。
  • 2.《針灸資生經》:「筋攣陰縮入腹相引痛。灸中封五十壯。或不滿五十壯。老少加減。又云、此二穴、喉腫厥逆五臟所苦鼓脹並主之。
  • 3.《普濟方·針灸》:「治虛勞失精。筋攣陰縮入腹。相引痛。灸中封。五十壯。
  • 4.《普濟方·針灸》:「治筋攣陰縮入腹。相引痛。穴中封。灸五十壯。或不滿五十壯。老少加減。又云。此二穴。喉腫厥逆。五臟所苦鼓脹。並主之。
  • 5.《針方六集》:「中封二穴,主陰瘧振寒,小腹腫,繞臍痛,五淋癃閉,足逆冷,不嗜食,身黃有微熱,下體不仁,寒疝引腰,筋攣,陰縮入腹引痛。

大椎

大椎

  • 1.《針灸甲乙經》:「醉酒風熱發,兩角(一作兩目)眩痛,不能飲食。煩滿嘔吐,率谷主之(《千金》以此條置風門)。項強刺喑門。熱病汗不出,天柱及風池、商陽、關衝、腋門主之。頸痛項不得顧,目泣出,多眵䁾,鼻鼽衄,目內眥赤痛,氣厥耳目不明,咽喉僂引項筋攣不收,風池主之。傷寒熱盛,煩嘔,大椎主之。

天柱

天柱

  • 1.《針灸甲乙經》:「醉酒風熱發,兩角(一作兩目)眩痛,不能飲食。煩滿嘔吐,率谷主之(《千金》以此條置風門)。項強刺喑門。熱病汗不出,天柱及風池、商陽、關衝、腋門主之。頸痛項不得顧,目泣出,多眵䁾,鼻鼽衄,目內眥赤痛,氣厥耳目不明,咽喉僂引項筋攣不收,風池主之。傷寒熱盛,煩嘔,大椎主之。
  • 2.《勉學堂針灸集成》:「_養老_,去陽谷一寸二分,行向外。針三分,灸三壯。主治肩臂痠痛、肩欲折、臂如拔、手不能上下,目視不明。兼天柱,冶目䀮䀮。(《百證賦》)療腰重痛不可轉側、起坐艱難,及筋攣腳痹、不可屈伸。

風池

風池

  • 1.《針灸甲乙經》:「醉酒風熱發,兩角(一作兩目)眩痛,不能飲食。煩滿嘔吐,率谷主之(《千金》以此條置風門)。項強刺喑門。熱病汗不出,天柱及風池、商陽、關衝、腋門主之。頸痛項不得顧,目泣出,多眵䁾,鼻鼽衄,目內眥赤痛,氣厥耳目不明,咽喉僂引項筋攣不收,風池主之。傷寒熱盛,煩嘔,大椎主之。
  • 2.《普濟方·針灸》:「_風池_(在顳顬後髮際陷者中。足少陽陽維之會。灸五壯。主寒熱癲疾僵仆。狂熱病汗不出。頭眩痛。痎瘧。頸項痛。不能顧。目泣出互引鼻鼽衄。目內眥赤痛。氣發耳塞目不明。喉痹。腰傴僂引項。筋攣不收)。

風門

風門

  • 1.《針灸甲乙經》:「醉酒風熱發,兩角(一作兩目)眩痛,不能飲食。煩滿嘔吐,率谷主之(《千金》以此條置風門)。項強刺喑門。熱病汗不出,天柱及風池、商陽、關衝、腋門主之。頸痛項不得顧,目泣出,多眵䁾,鼻鼽衄,目內眥赤痛,氣厥耳目不明,咽喉僂引項筋攣不收,風池主之。傷寒熱盛,煩嘔,大椎主之。

商陽

商陽

  • 1.《針灸甲乙經》:「醉酒風熱發,兩角(一作兩目)眩痛,不能飲食。煩滿嘔吐,率谷主之(《千金》以此條置風門)。項強刺喑門。熱病汗不出,天柱及風池、商陽、關衝、腋門主之。頸痛項不得顧,目泣出,多眵䁾,鼻鼽衄,目內眥赤痛,氣厥耳目不明,咽喉僂引項筋攣不收,風池主之。傷寒熱盛,煩嘔,大椎主之。

率谷

率谷

  • 1.《針灸甲乙經》:「醉酒風熱發,兩角(一作兩目)眩痛,不能飲食。煩滿嘔吐,率谷主之(《千金》以此條置風門)。項強刺喑門。熱病汗不出,天柱及風池、商陽、關衝、腋門主之。頸痛項不得顧,目泣出,多眵䁾,鼻鼽衄,目內眥赤痛,氣厥耳目不明,咽喉僂引項筋攣不收,風池主之。傷寒熱盛,煩嘔,大椎主之。

關衝

關衝

  • 1.《針灸甲乙經》:「醉酒風熱發,兩角(一作兩目)眩痛,不能飲食。煩滿嘔吐,率谷主之(《千金》以此條置風門)。項強刺喑門。熱病汗不出,天柱及風池、商陽、關衝、腋門主之。頸痛項不得顧,目泣出,多眵䁾,鼻鼽衄,目內眥赤痛,氣厥耳目不明,咽喉僂引項筋攣不收,風池主之。傷寒熱盛,煩嘔,大椎主之。

丘墟

丘墟

  • 1.《針經節要》:「○陽輔二穴火也在足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端,如前三分,去丘墟七寸,足少陽脈之所行也,為經,治腰溶溶如坐水中,膝下膚腫,筋攣,諸節盡痛,痛無常處,腋下腫瘻,喉痹,馬刀,膝䯒酸,風痹不仁,可灸三壯,針入五分,留七呼。

陽輔

陽輔

  • 1.《針經節要》:「○陽輔二穴火也在足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端,如前三分,去丘墟七寸,足少陽脈之所行也,為經,治腰溶溶如坐水中,膝下膚腫,筋攣,諸節盡痛,痛無常處,腋下腫瘻,喉痹,馬刀,膝䯒酸,風痹不仁,可灸三壯,針入五分,留七呼。
  • 2.《子午流注針經》:「陽輔膽經四寸間,筋攣骨痛足腫寒,
  • 3.《針灸資生經》:「)治霍亂。金門、僕參、承山、承筋、轉筋霍亂。(千)承山、治霍亂轉筋。大便難。(銅)金門、治霍亂轉筋。曲泉、(見疝。)懸鐘、(見膝攣。)陽輔、(見膝痛。)京骨、(見足麻。)胃俞、治筋攣。(見腹脹。)僕參、(見足痛。)竅陰、(見無子。)至陰、(見頭痛。
  • 4.《普濟方·針灸》:「治筋攣。穴曲泉,懸鐘,陽輔,京骨,胃俞

支正

支正

  • 1.《刺灸心法要訣》:「_【注】_,支正穴,主治七情鬱結不舒,肘臂十指筋攣疼痛,及消渴飲水不止等證。針三分,灸三壯。

委中

委中

  • 1.《刺灸心法要訣》:「環跳主治中風濕,股膝筋攣腰痛疼,委中刺血醫前證,開通經絡最相應。
  • 2.《針灸資生經》:「夾脊膂痛。上下按之應者。從項後至此穴皆灸之。立愈。復溜、治腰脊內引痛。(明下云。腰痛引脊。)不得俯仰起坐。目䀮䀮。善怒多言。舌乾涎自出。足痿不收履。䯒寒不自溫。京骨、治筋攣䯒酸。髀樞痛。頸項強。腰脊不可俯仰。委中、治腰俠脊沉沉然。遺溺。腰重不能舉體。

懸鐘

懸鐘

  • 1.《金針秘傳》:「6.懸鐘:二穴在足外踝上三寸動脈中,足三陽之大絡,按之陽明脈絕乃取之。治心腹脹滿,胃中熱不嗜食,膝䯒痛,筋攣,足不收履,坐不能起。可灸五壯,針入六分,留七呼。
  • 2.《針灸資生經》:「)治霍亂。金門、僕參、承山、承筋、轉筋霍亂。(千)承山、治霍亂轉筋。大便難。(銅)金門、治霍亂轉筋。曲泉、(見疝。)懸鐘、(見膝攣。)陽輔、(見膝痛。)京骨、(見足麻。)胃俞、治筋攣。(見腹脹。)僕參、(見足痛。)竅陰、(見無子。)至陰、(見頭痛。
  • 3.《針灸資生經》:「曲泉、(見疝。)膝關、治膝內痛。(見風痹。)懸鐘、治心腹脹滿。胃熱不嗜食。膝䯒痛。筋攣。足不收履。坐不能久。膝眼、療膝冷痛不已。(明忌灸。)伏兔、療膝冷。(見風勞。)豐隆、療腿膝酸痹。(見屍厥。)合陽、(見脊。)治膝股重。(千銅云注膝䯒酸。)俠谿、陽關、主膝外廉痛。
  • 4.《普濟方·針灸》:「療腿膝連膝脛麻痹。屈伸難。膝脛連腰痛。筋攣急。足不收履。坐不能起。穴懸鐘
  • 5.《普濟方·針灸》:「治心腹脹滿。胃熱不嗜食。膝䯒痛筋攣。手足不收履。坐不能久。穴懸鐘。
  • 6.《普濟方·針灸》:「治筋攣。穴曲泉,懸鐘,陽輔,京骨,胃俞

內關

內關

  • 1.《針灸集成》:「腎厥頭痛,筋攣,驚恐,不嗜臥,關元、腎俞、絕骨、內關、膽俞並灸。
  • 2.《勉學堂針灸集成》:「_腎厥頭痛筋攣驚恐不嗜臥_,關元、腎俞、絕骨、內關、膽俞並灸。

腎俞

腎俞

  • 1.《針灸集成》:「腎厥頭痛,筋攣,驚恐,不嗜臥,關元、腎俞、絕骨、內關、膽俞並灸。
  • 2.《普濟方·針灸》:「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骨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攣。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窒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難任。絲竹療頭疼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蔑冷淚。臨泣尤准。髖骨將腿痛以傷殘。腎俞把腰疼而瀉盡。
  • 3.《勉學堂針灸集成》:「_腎厥頭痛筋攣驚恐不嗜臥_,關元、腎俞、絕骨、內關、膽俞並灸。

膽俞

膽俞

  • 1.《針灸集成》:「腎厥頭痛,筋攣,驚恐,不嗜臥,關元、腎俞、絕骨、內關、膽俞並灸。
  • 2.《勉學堂針灸集成》:「_腎厥頭痛筋攣驚恐不嗜臥_,關元、腎俞、絕骨、內關、膽俞並灸。

關元

關元

  • 1.《針灸集成》:「腎厥頭痛,筋攣,驚恐,不嗜臥,關元、腎俞、絕骨、內關、膽俞並灸。
  • 2.《針灸資生經》:「(千)公孫、主不嗜臥。(見嘆息。)攢竹等、主不得臥。(見癲狂。)人不得臥。亦有因心氣使然。宜服俞山人鎮心丹。此丹以酸棗仁微炒過。則令人得睡故也。(指迷云。若頭痛筋攣。驚不嗜臥。謂之腎厥頭痛。宜灸關元百壯。服玉真丸。)
  • 3.《普濟方·針灸》:「治頭痛筋攣。骨重少氣。噦噫滿。時驚。不嗜臥。咳嗽煩冤。其脈舉之則弦。按之石堅。由腎氣不足。而內著其氣。逆而上行。謂之腎厥。宜灸關元百壯。服玉真丸。
  • 4.《普濟方·針灸》:「王氏云。人不得臥。亦有因心氣使然。宜服俞山人鎮心丹。此藥以酸棗仁微炒過。則令人得睡故也。指迷云。若頭痛筋攣。驚不嗜臥。謂之腎厥頭痛。宜灸關元百壯。服玉真丸。
  • 5.《勉學堂針灸集成》:「_腎厥頭痛筋攣驚恐不嗜臥_,關元、腎俞、絕骨、內關、膽俞並灸。

至陰

至陰

  • 1.《針灸資生經》:「)治霍亂。金門、僕參、承山、承筋、轉筋霍亂。(千)承山、治霍亂轉筋。大便難。(銅)金門、治霍亂轉筋。曲泉、(見疝。)懸鐘、(見膝攣。)陽輔、(見膝痛。)京骨、(見足麻。)胃俞、治筋攣。(見腹脹。)僕參、(見足痛。)竅陰、(見無子。)至陰、(見頭痛。

京骨

京骨

  • 1.《針灸資生經》:「)治霍亂。金門、僕參、承山、承筋、轉筋霍亂。(千)承山、治霍亂轉筋。大便難。(銅)金門、治霍亂轉筋。曲泉、(見疝。)懸鐘、(見膝攣。)陽輔、(見膝痛。)京骨、(見足麻。)胃俞、治筋攣。(見腹脹。)僕參、(見足痛。)竅陰、(見無子。)至陰、(見頭痛。
  • 2.《針灸資生經》:「夾脊膂痛。上下按之應者。從項後至此穴皆灸之。立愈。復溜、治腰脊內引痛。(明下云。腰痛引脊。)不得俯仰起坐。目䀮䀮。善怒多言。舌乾涎自出。足痿不收履。䯒寒不自溫。京骨、治筋攣䯒酸。髀樞痛。頸項強。腰脊不可俯仰。委中、治腰俠脊沉沉然。遺溺。腰重不能舉體。
  • 3.《普濟方·針灸》:「治筋攣䯒酸。髀樞痛。頸項強。腰不可俯仰。穴京骨
  • 4.《普濟方·針灸》:「治筋攣。穴曲泉,懸鐘,陽輔,京骨,胃俞
  • 5.《針方六集》:「京骨二穴,主目眥赤爛,鼻衄不止,腰脊痛不可俯仰,身後側痛,腳氣紅腫燥裂,痎瘧寒熱,喜驚,不欲食,筋攣,傴僂,心痛。

承山

承山

  • 1.《針灸資生經》:「)治霍亂。金門、僕參、承山、承筋、轉筋霍亂。(千)承山、治霍亂轉筋。大便難。(銅)金門、治霍亂轉筋。曲泉、(見疝。)懸鐘、(見膝攣。)陽輔、(見膝痛。)京骨、(見足麻。)胃俞、治筋攣。(見腹脹。)僕參、(見足痛。)竅陰、(見無子。)至陰、(見頭痛。
  • 2.《普濟方·針灸》:「療腳腨痠疼。不能久立。腰膝重起坐難。筋攣急不可屈伸。穴承山

承筋

承筋

  • 1.《針灸資生經》:「)治霍亂。金門、僕參、承山、承筋、轉筋霍亂。(千)承山、治霍亂轉筋。大便難。(銅)金門、治霍亂轉筋。曲泉、(見疝。)懸鐘、(見膝攣。)陽輔、(見膝痛。)京骨、(見足麻。)胃俞、治筋攣。(見腹脹。)僕參、(見足痛。)竅陰、(見無子。)至陰、(見頭痛。

金門

金門

  • 1.《針灸資生經》:「)治霍亂。金門、僕參、承山、承筋、轉筋霍亂。(千)承山、治霍亂轉筋。大便難。(銅)金門、治霍亂轉筋。曲泉、(見疝。)懸鐘、(見膝攣。)陽輔、(見膝痛。)京骨、(見足麻。)胃俞、治筋攣。(見腹脹。)僕參、(見足痛。)竅陰、(見無子。)至陰、(見頭痛。

胃俞

胃俞

  • 1.《針灸資生經》:「)治霍亂。金門、僕參、承山、承筋、轉筋霍亂。(千)承山、治霍亂轉筋。大便難。(銅)金門、治霍亂轉筋。曲泉、(見疝。)懸鐘、(見膝攣。)陽輔、(見膝痛。)京骨、(見足麻。)胃俞、治筋攣。(見腹脹。)僕參、(見足痛。)竅陰、(見無子。)至陰、(見頭痛。
  • 2.《針灸資生經》:「胃俞、主嘔吐。筋攣。食不下。(千)商丘、主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多寒熱。喜嘔。商丘、幽門、通谷、主喜嘔。陽陵泉、主嘔宿汁。心下澹澹。天容、主咳逆嘔沫。曲澤、主逆氣嘔涎。維道、主嘔逆不止。大鐘、大溪、主煩心滿嘔。絕骨、主病熱欲嘔。俞府、(明下云不下食。
  • 3.《普濟方·針灸》:「治嘔吐筋攣。食不下。穴胃俞
  • 4.《普濟方·針灸》:「治嘔吐筋攣。食不下。不能食。穴胃俞
  • 5.《普濟方·針灸》:「治筋攣。穴曲泉,懸鐘,陽輔,京骨,胃俞
  • 6.《普濟方·針灸》:「治嘔吐筋攣食不下(資生經)。穴胃俞

僕參

僕參

  • 1.《針灸資生經》:「)治霍亂。金門、僕參、承山、承筋、轉筋霍亂。(千)承山、治霍亂轉筋。大便難。(銅)金門、治霍亂轉筋。曲泉、(見疝。)懸鐘、(見膝攣。)陽輔、(見膝痛。)京骨、(見足麻。)胃俞、治筋攣。(見腹脹。)僕參、(見足痛。)竅陰、(見無子。)至陰、(見頭痛。

大鐘

大鐘

  • 1.《針灸資生經》:「胃俞、主嘔吐。筋攣。食不下。(千)商丘、主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多寒熱。喜嘔。商丘、幽門、通谷、主喜嘔。陽陵泉、主嘔宿汁。心下澹澹。天容、主咳逆嘔沫。曲澤、主逆氣嘔涎。維道、主嘔逆不止。大鐘、大溪、主煩心滿嘔。絕骨、主病熱欲嘔。俞府、(明下云不下食。

天容

天容

  • 1.《針灸資生經》:「胃俞、主嘔吐。筋攣。食不下。(千)商丘、主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多寒熱。喜嘔。商丘、幽門、通谷、主喜嘔。陽陵泉、主嘔宿汁。心下澹澹。天容、主咳逆嘔沫。曲澤、主逆氣嘔涎。維道、主嘔逆不止。大鐘、大溪、主煩心滿嘔。絕骨、主病熱欲嘔。俞府、(明下云不下食。

俞府

俞府

  • 1.《針灸資生經》:「胃俞、主嘔吐。筋攣。食不下。(千)商丘、主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多寒熱。喜嘔。商丘、幽門、通谷、主喜嘔。陽陵泉、主嘔宿汁。心下澹澹。天容、主咳逆嘔沫。曲澤、主逆氣嘔涎。維道、主嘔逆不止。大鐘、大溪、主煩心滿嘔。絕骨、主病熱欲嘔。俞府、(明下云不下食。

幽門

幽門

  • 1.《針灸資生經》:「胃俞、主嘔吐。筋攣。食不下。(千)商丘、主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多寒熱。喜嘔。商丘、幽門、通谷、主喜嘔。陽陵泉、主嘔宿汁。心下澹澹。天容、主咳逆嘔沫。曲澤、主逆氣嘔涎。維道、主嘔逆不止。大鐘、大溪、主煩心滿嘔。絕骨、主病熱欲嘔。俞府、(明下云不下食。

商丘

商丘

  • 1.《針灸資生經》:「胃俞、主嘔吐。筋攣。食不下。(千)商丘、主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多寒熱。喜嘔。商丘、幽門、通谷、主喜嘔。陽陵泉、主嘔宿汁。心下澹澹。天容、主咳逆嘔沫。曲澤、主逆氣嘔涎。維道、主嘔逆不止。大鐘、大溪、主煩心滿嘔。絕骨、主病熱欲嘔。俞府、(明下云不下食。

維道

維道

  • 1.《針灸資生經》:「胃俞、主嘔吐。筋攣。食不下。(千)商丘、主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多寒熱。喜嘔。商丘、幽門、通谷、主喜嘔。陽陵泉、主嘔宿汁。心下澹澹。天容、主咳逆嘔沫。曲澤、主逆氣嘔涎。維道、主嘔逆不止。大鐘、大溪、主煩心滿嘔。絕骨、主病熱欲嘔。俞府、(明下云不下食。

公孫

公孫

  • 1.《針灸資生經》:「(千)公孫、主不嗜臥。(見嘆息。)攢竹等、主不得臥。(見癲狂。)人不得臥。亦有因心氣使然。宜服俞山人鎮心丹。此丹以酸棗仁微炒過。則令人得睡故也。(指迷云。若頭痛筋攣。驚不嗜臥。謂之腎厥頭痛。宜灸關元百壯。服玉真丸。)

攢竹

攢竹

  • 1.《針灸資生經》:「(千)公孫、主不嗜臥。(見嘆息。)攢竹等、主不得臥。(見癲狂。)人不得臥。亦有因心氣使然。宜服俞山人鎮心丹。此丹以酸棗仁微炒過。則令人得睡故也。(指迷云。若頭痛筋攣。驚不嗜臥。謂之腎厥頭痛。宜灸關元百壯。服玉真丸。)

伏兔

伏兔

  • 1.《針灸資生經》:「曲泉、(見疝。)膝關、治膝內痛。(見風痹。)懸鐘、治心腹脹滿。胃熱不嗜食。膝䯒痛。筋攣。足不收履。坐不能久。膝眼、療膝冷痛不已。(明忌灸。)伏兔、療膝冷。(見風勞。)豐隆、療腿膝酸痹。(見屍厥。)合陽、(見脊。)治膝股重。(千銅云注膝䯒酸。)俠谿、陽關、主膝外廉痛。

合陽

合陽

  • 1.《針灸資生經》:「曲泉、(見疝。)膝關、治膝內痛。(見風痹。)懸鐘、治心腹脹滿。胃熱不嗜食。膝䯒痛。筋攣。足不收履。坐不能久。膝眼、療膝冷痛不已。(明忌灸。)伏兔、療膝冷。(見風勞。)豐隆、療腿膝酸痹。(見屍厥。)合陽、(見脊。)治膝股重。(千銅云注膝䯒酸。)俠谿、陽關、主膝外廉痛。

膝關

膝關

  • 1.《針灸資生經》:「曲泉、(見疝。)膝關、治膝內痛。(見風痹。)懸鐘、治心腹脹滿。胃熱不嗜食。膝䯒痛。筋攣。足不收履。坐不能久。膝眼、療膝冷痛不已。(明忌灸。)伏兔、療膝冷。(見風勞。)豐隆、療腿膝酸痹。(見屍厥。)合陽、(見脊。)治膝股重。(千銅云注膝䯒酸。)俠谿、陽關、主膝外廉痛。

豐隆

豐隆

  • 1.《針灸資生經》:「曲泉、(見疝。)膝關、治膝內痛。(見風痹。)懸鐘、治心腹脹滿。胃熱不嗜食。膝䯒痛。筋攣。足不收履。坐不能久。膝眼、療膝冷痛不已。(明忌灸。)伏兔、療膝冷。(見風勞。)豐隆、療腿膝酸痹。(見屍厥。)合陽、(見脊。)治膝股重。(千銅云注膝䯒酸。)俠谿、陽關、主膝外廉痛。

五處

五處

  • 1.《針灸資生經》:「神庭、水溝、主寒熱頭痛。喘渴。目不可視。消濼、主寒熱痹頭痛。五處等、主頭痛。(見瘛瘲。)崑崙、解谿、曲泉、飛揚、前谷、少澤、通理、主頭眩痛。若頭痛筋攣骨重少氣。噦噫滿。時驚。不嗜臥。咳嗽煩冤。其脈舉之則弦。按之石堅。由腎氣不足而內著。其氣逆而上行。

少澤

少澤

  • 1.《針灸資生經》:「神庭、水溝、主寒熱頭痛。喘渴。目不可視。消濼、主寒熱痹頭痛。五處等、主頭痛。(見瘛瘲。)崑崙、解谿、曲泉、飛揚、前谷、少澤、通理、主頭眩痛。若頭痛筋攣骨重少氣。噦噫滿。時驚。不嗜臥。咳嗽煩冤。其脈舉之則弦。按之石堅。由腎氣不足而內著。其氣逆而上行。

水溝

水溝

  • 1.《針灸資生經》:「神庭、水溝、主寒熱頭痛。喘渴。目不可視。消濼、主寒熱痹頭痛。五處等、主頭痛。(見瘛瘲。)崑崙、解谿、曲泉、飛揚、前谷、少澤、通理、主頭眩痛。若頭痛筋攣骨重少氣。噦噫滿。時驚。不嗜臥。咳嗽煩冤。其脈舉之則弦。按之石堅。由腎氣不足而內著。其氣逆而上行。

前谷

前谷

  • 1.《針灸資生經》:「神庭、水溝、主寒熱頭痛。喘渴。目不可視。消濼、主寒熱痹頭痛。五處等、主頭痛。(見瘛瘲。)崑崙、解谿、曲泉、飛揚、前谷、少澤、通理、主頭眩痛。若頭痛筋攣骨重少氣。噦噫滿。時驚。不嗜臥。咳嗽煩冤。其脈舉之則弦。按之石堅。由腎氣不足而內著。其氣逆而上行。

飛揚

飛揚

  • 1.《針灸資生經》:「神庭、水溝、主寒熱頭痛。喘渴。目不可視。消濼、主寒熱痹頭痛。五處等、主頭痛。(見瘛瘲。)崑崙、解谿、曲泉、飛揚、前谷、少澤、通理、主頭眩痛。若頭痛筋攣骨重少氣。噦噫滿。時驚。不嗜臥。咳嗽煩冤。其脈舉之則弦。按之石堅。由腎氣不足而內著。其氣逆而上行。

消濼

消濼

  • 1.《針灸資生經》:「神庭、水溝、主寒熱頭痛。喘渴。目不可視。消濼、主寒熱痹頭痛。五處等、主頭痛。(見瘛瘲。)崑崙、解谿、曲泉、飛揚、前谷、少澤、通理、主頭眩痛。若頭痛筋攣骨重少氣。噦噫滿。時驚。不嗜臥。咳嗽煩冤。其脈舉之則弦。按之石堅。由腎氣不足而內著。其氣逆而上行。

神庭

神庭

  • 1.《針灸資生經》:「神庭、水溝、主寒熱頭痛。喘渴。目不可視。消濼、主寒熱痹頭痛。五處等、主頭痛。(見瘛瘲。)崑崙、解谿、曲泉、飛揚、前谷、少澤、通理、主頭眩痛。若頭痛筋攣骨重少氣。噦噫滿。時驚。不嗜臥。咳嗽煩冤。其脈舉之則弦。按之石堅。由腎氣不足而內著。其氣逆而上行。

崑崙

崑崙

  • 1.《針灸資生經》:「神庭、水溝、主寒熱頭痛。喘渴。目不可視。消濼、主寒熱痹頭痛。五處等、主頭痛。(見瘛瘲。)崑崙、解谿、曲泉、飛揚、前谷、少澤、通理、主頭眩痛。若頭痛筋攣骨重少氣。噦噫滿。時驚。不嗜臥。咳嗽煩冤。其脈舉之則弦。按之石堅。由腎氣不足而內著。其氣逆而上行。

下廉

下廉

  • 1.《經穴匯解》:「始素,腋脅下廉下二寸。骨陷者中。主脅下支滿。腰痛引腹。筋攣陰氣上縮。舉臂取之(外臺)

二間

二間

  • 1.《普濟方·針灸》:「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骨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攣。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窒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難任。絲竹療頭疼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蔑冷淚。臨泣尤准。髖骨將腿痛以傷殘。腎俞把腰疼而瀉盡。

尺澤

尺澤

  • 1.《普濟方·針灸》:「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骨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攣。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窒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難任。絲竹療頭疼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蔑冷淚。臨泣尤准。髖骨將腿痛以傷殘。腎俞把腰疼而瀉盡。

列缺

列缺

  • 1.《普濟方·針灸》:「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骨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攣。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窒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難任。絲竹療頭疼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蔑冷淚。臨泣尤准。髖骨將腿痛以傷殘。腎俞把腰疼而瀉盡。

行間

行間

  • 1.《普濟方·針灸》:「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骨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攣。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窒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難任。絲竹療頭疼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蔑冷淚。臨泣尤准。髖骨將腿痛以傷殘。腎俞把腰疼而瀉盡。

肩井

肩井

  • 1.《普濟方·針灸》:「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骨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攣。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窒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難任。絲竹療頭疼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蔑冷淚。臨泣尤准。髖骨將腿痛以傷殘。腎俞把腰疼而瀉盡。

迎香

迎香

  • 1.《普濟方·針灸》:「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骨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攣。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窒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難任。絲竹療頭疼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蔑冷淚。臨泣尤准。髖骨將腿痛以傷殘。腎俞把腰疼而瀉盡。

腕骨

腕骨

  • 1.《普濟方·針灸》:「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骨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攣。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窒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難任。絲竹療頭疼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蔑冷淚。臨泣尤准。髖骨將腿痛以傷殘。腎俞把腰疼而瀉盡。

梁丘

梁丘

  • 1.《普濟方·針灸》:「_梁丘二穴_,在膝上二寸(明堂云三寸)。兩筋間。灸三壯。針三分。明堂云。五分。明堂作三寸。銅人千金皆作二寸。千金注謂。或云三寸。銅人經云。治大驚脛痛。寒痹膝不能屈伸。又云。足陽明卻治脛膝痛。西方子云。灸三壯。主筋攣不得屈伸。不可以行。

陽谷

陽谷

  • 1.《勉學堂針灸集成》:「_養老_,去陽谷一寸二分,行向外。針三分,灸三壯。主治肩臂痠痛、肩欲折、臂如拔、手不能上下,目視不明。兼天柱,冶目䀮䀮。(《百證賦》)療腰重痛不可轉側、起坐艱難,及筋攣腳痹、不可屈伸。

養老

養老

  • 1.《勉學堂針灸集成》:「_養老_,去陽谷一寸二分,行向外。針三分,灸三壯。主治肩臂痠痛、肩欲折、臂如拔、手不能上下,目視不明。兼天柱,冶目䀮䀮。(《百證賦》)療腰重痛不可轉側、起坐艱難,及筋攣腳痹、不可屈伸。

肺俞

肺俞

  • 1.《證治針經》:「肺俞為病,肩背斯疼,及乎臂痛,同責陽明。症有內外兩用,治分氣血二致。陰傷絡澀因勞倦,循經入絡利辛甘。(桂枝、防己、茯苓、苡仁、五加皮、白蒺藜。)風動筋急責營虛,(痛時筋攣,繞掣耳後。)活絡舒筋同主治。(當歸、黃耆、薑黃、桂枝、防風、生白朮,送活絡丹。

筋縮

筋縮

  • 1.《針灸學綱要》:「陽陵泉,膝下一寸。䯒外廉陷中。蹲坐取之。○主治足膝冷。痹不仁。腳氣筋攣。○難經曰。筋會陽陵泉。故凡膝胕足筋縮拘攣等。皆治此。

會陽

會陽

  • 1.《針灸學綱要》:「陽陵泉,膝下一寸。䯒外廉陷中。蹲坐取之。○主治足膝冷。痹不仁。腳氣筋攣。○難經曰。筋會陽陵泉。故凡膝胕足筋縮拘攣等。皆治此。

白環俞

白環俞

  • 1.《針方六集》:「白環俞二穴,主夜夢鬼交,遺精勞損,虛風腰脊髖骨不利,筋攣痹縮,虛熱無汗,大小不利,腳膝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