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胃病」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胃病是中醫學對消化系統疾病的統稱,包括胃脘部疼痛、嘈雜、反酸、噯氣、噁心、嘔吐等症狀。

胃病的病因

胃病的病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 飲食不節:飲食不節是導致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暴飲暴食、飲食不潔、生冷硬辣等不良飲食習慣,會損傷脾胃,導致胃病的發生。
  • 情志不遂:情志不遂,如長期抑鬱、焦慮、緊張等,會導致氣機郁滯,影響脾胃的運化,從而導致胃病的發生。
  • 外感六淫:外感六淫,如風、寒、暑、濕、燥、火,侵襲人體,會損傷脾胃,導致胃病的發生。
  • 先天不足:先天不足,如脾胃素虛、氣血不足等,也是導致胃病發生的重要因素。

胃病的證候

胃病的證候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 胃脘部疼痛:胃脘部疼痛是胃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胃脘部疼痛的性質可分為脹痛、刺痛、灼痛、隱痛等。疼痛的部位可分為上腹部、中腹部、下腹部等。疼痛的時間可分為持續性疼痛、間歇性疼痛、陣發性疼痛等。
  • 嘈雜、反酸、噯氣:嘈雜、反酸、噯氣是胃病的常見症狀。嘈雜是指胃部咕嚕咕嚕響的聲音。反酸是指胃酸從胃中反流到食管,引起的燒灼感。噯氣是指打嗝。
  • 噁心、嘔吐:噁心、嘔吐是胃病的常見症狀。噁心是指想吐的感覺。嘔吐是指將胃內容物吐出。

胃病的診斷

胃病的診斷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 病史:醫生會詢問患者的病史,包括發病的時間、病情的發展過程、伴隨的症狀等。
  • 體格檢查:醫生會進行體格檢查,包括腹部檢查、心肺檢查等。
  • 輔助檢查:醫生可能會開具一些輔助檢查,如胃鏡檢查、血液檢查、尿液檢查等。

胃病的治療

胃病的治療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 飲食療法:飲食療法是治療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胃病患者應注意飲食調理,避免暴飲暴食、飲食不潔、生冷硬辣等不良飲食習慣。
  • 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是治療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胃病患者可以服用一些中藥或西藥治療。
  • 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是治療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對於一些嚴重的胃病患者,可以通過手術治療。

胃病的預防

胃病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暴飲暴食、飲食不潔、生冷硬辣等不良飲食習慣。
  • 保持良好的情緒,避免情緒不穩、抑鬱、焦慮等。
  • 適當鍛鍊身體,增強體質。
  •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胃病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內庭

內庭

  • 1.《針灸聚英》:「假令得浮緩脈。病人面黃。善噫善思善沫。此胃病也。若心下滿刺厲兌。(井)身熱刺內庭。(滎)體重節痛刺陷谷。(俞)喘嗽寒熱刺解谿。(經)逆氣而泄刺三里。(合)又總刺衝陽。(原)
  • 2.《針灸大成》:「假令得浮緩脈,病人面黃,善噫,善思,善詠,此胃病也。若心下滿刺厲兌井。身熱刺內庭滎。體重節痛刺陷谷俞。喘嗽寒熱刺解谿經。逆氣而泄刺三里合。又總刺衝陽原。。
  • 3.《針方六集》:「得浮緩脈,病人面黃,善噫,善思,善味,此胃病也。若心下滿刺厲兌(井),身熱刺內庭(滎),體重節痛刺陷谷(俞),喘咳寒熱刺解谿(經),逆氣而泄刺三里(合),又總刺衝陽(原)。

陷谷

陷谷

  • 1.《針灸聚英》:「假令得浮緩脈。病人面黃。善噫善思善沫。此胃病也。若心下滿刺厲兌。(井)身熱刺內庭。(滎)體重節痛刺陷谷。(俞)喘嗽寒熱刺解谿。(經)逆氣而泄刺三里。(合)又總刺衝陽。(原)
  • 2.《針灸大成》:「假令得浮緩脈,病人面黃,善噫,善思,善詠,此胃病也。若心下滿刺厲兌井。身熱刺內庭滎。體重節痛刺陷谷俞。喘嗽寒熱刺解谿經。逆氣而泄刺三里合。又總刺衝陽原。。
  • 3.《針方六集》:「得浮緩脈,病人面黃,善噫,善思,善味,此胃病也。若心下滿刺厲兌(井),身熱刺內庭(滎),體重節痛刺陷谷(俞),喘咳寒熱刺解谿(經),逆氣而泄刺三里(合),又總刺衝陽(原)。

厲兌

厲兌

  • 1.《針灸聚英》:「假令得浮緩脈。病人面黃。善噫善思善沫。此胃病也。若心下滿刺厲兌。(井)身熱刺內庭。(滎)體重節痛刺陷谷。(俞)喘嗽寒熱刺解谿。(經)逆氣而泄刺三里。(合)又總刺衝陽。(原)
  • 2.《針灸大成》:「假令得浮緩脈,病人面黃,善噫,善思,善詠,此胃病也。若心下滿刺厲兌井。身熱刺內庭滎。體重節痛刺陷谷俞。喘嗽寒熱刺解谿經。逆氣而泄刺三里合。又總刺衝陽原。。
  • 3.《針方六集》:「得浮緩脈,病人面黃,善噫,善思,善味,此胃病也。若心下滿刺厲兌(井),身熱刺內庭(滎),體重節痛刺陷谷(俞),喘咳寒熱刺解谿(經),逆氣而泄刺三里(合),又總刺衝陽(原)。

衝陽

衝陽

  • 1.《針灸聚英》:「假令得浮緩脈。病人面黃。善噫善思善沫。此胃病也。若心下滿刺厲兌。(井)身熱刺內庭。(滎)體重節痛刺陷谷。(俞)喘嗽寒熱刺解谿。(經)逆氣而泄刺三里。(合)又總刺衝陽。(原)
  • 2.《針灸大成》:「假令得浮緩脈,病人面黃,善噫,善思,善詠,此胃病也。若心下滿刺厲兌井。身熱刺內庭滎。體重節痛刺陷谷俞。喘嗽寒熱刺解谿經。逆氣而泄刺三里合。又總刺衝陽原。。
  • 3.《針方六集》:「得浮緩脈,病人面黃,善噫,善思,善味,此胃病也。若心下滿刺厲兌(井),身熱刺內庭(滎),體重節痛刺陷谷(俞),喘咳寒熱刺解谿(經),逆氣而泄刺三里(合),又總刺衝陽(原)。

上廉

上廉

  • 1.《針灸大成》:「東垣曰:『《黃帝針經》:「胃病者,胃脘當心而痛,上肢兩脅,膈咽不通,飲食不下,取三里以補之。」脾胃虛弱,感濕成痿,汗大泄,妨食。三里、氣衝,以三稜針出血,若汗不減、不止者,於三里穴下三寸上廉穴出血。禁酒,忌濕面。』

氣衝

氣衝

  • 1.《針灸大成》:「東垣曰:『《黃帝針經》:「胃病者,胃脘當心而痛,上肢兩脅,膈咽不通,飲食不下,取三里以補之。」脾胃虛弱,感濕成痿,汗大泄,妨食。三里、氣衝,以三稜針出血,若汗不減、不止者,於三里穴下三寸上廉穴出血。禁酒,忌濕面。』

下脘

下脘

  • 1.《針灸集成》:「○飲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刺法在上脘則抑而下之,在下脘則散而去之(靈樞)。○胃病飲食不下,取三里(東垣)。○吐宿汁、吞酸,取章門、神光(東垣)。

上脘

上脘

  • 1.《針灸集成》:「○飲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刺法在上脘則抑而下之,在下脘則散而去之(靈樞)。○胃病飲食不下,取三里(東垣)。○吐宿汁、吞酸,取章門、神光(東垣)。
  • 2.《經穴匯解》:「按至臍。臍上。皆自臍中度之。經云。上紀者。胃脘也。次注曰。謂中脘。資生。類經。以胃脘上紀為中脘一名。而經曰。鳩尾下三寸。胃脘五寸。胃脘。脘管也。上脘。中脘。皆胃脘也。然則上紀者。蓋上脘一名。資生類經。共承王冰之誤。千金翼。胃病篇曰。心下二寸。

章門

章門

  • 1.《針灸集成》:「○飲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刺法在上脘則抑而下之,在下脘則散而去之(靈樞)。○胃病飲食不下,取三里(東垣)。○吐宿汁、吞酸,取章門、神光(東垣)。

中脘

中脘

  • 1.《經穴匯解》:「按至臍。臍上。皆自臍中度之。經云。上紀者。胃脘也。次注曰。謂中脘。資生。類經。以胃脘上紀為中脘一名。而經曰。鳩尾下三寸。胃脘五寸。胃脘。脘管也。上脘。中脘。皆胃脘也。然則上紀者。蓋上脘一名。資生類經。共承王冰之誤。千金翼。胃病篇曰。心下二寸。

鳩尾

鳩尾

  • 1.《經穴匯解》:「按至臍。臍上。皆自臍中度之。經云。上紀者。胃脘也。次注曰。謂中脘。資生。類經。以胃脘上紀為中脘一名。而經曰。鳩尾下三寸。胃脘五寸。胃脘。脘管也。上脘。中脘。皆胃脘也。然則上紀者。蓋上脘一名。資生類經。共承王冰之誤。千金翼。胃病篇曰。心下二寸。

郄門

郄門

  • 1.《針灸問答》:「答:郄門去腕四寸齊,五壯三分何病醫,主治吐疝心胃病,驚恐畏人神氣離。(注:郄門穴,在掌後去腕四寸。五壯,三分。主治嘔血,衄血,心痛,驚恐,神氣不足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