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濕痹」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濕痹是中醫古代疾病,是由於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或因脾虛、腎虛等內因導致人體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塞,導致關節疼痛、肌肉酸脹、四肢麻木等症狀。

濕痹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 關節疼痛: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可伴有肌肉酸脹、四肢麻木等症狀。
  • 肌肉酸脹:主要表現為肌肉酸脹、疼痛,可伴有關節疼痛、四肢麻木等症狀。
  • 四肢麻木:主要表現為四肢麻木、疼痛,可伴有關節疼痛、肌肉酸脹等症狀。

濕痹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 中醫中藥治療:中醫中藥治療濕痹,主要以祛風、除濕、通絡為主,常用藥物有蒼朮、白朮、防風、羌活、獨活、威靈仙、牛膝、木瓜、桑枝、秦艽等。
  • 針灸治療:針灸治療濕痹,主要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為主,常用穴位有風池、合谷、太溪、三陰交、陽陵泉等。
  • 推拿按摩治療:推拿按摩治療濕痹,主要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為主,常用手法有推拿、按摩、艾灸等。

濕痹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 注意飲食,避免吃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波動。

濕痹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環跳

環跳

  • 1.《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環跳在髀樞,側身下足舒,上足曲求得,針得主攣拘,冷風並濕痹,身體或偏枯,呆癡針與灸,用此沒疏虞。
  • 2.《針灸易學》:「其九,環跳在髀樞,側臥屈足取。折腰莫能顧,冷風並濕痹。腿胯連腨痛,轉側重欷歔。若人針灸後,頃刻病消除。(針二寸,灸五壯。)
  • 3.《針灸聚英》:「舉步行不得。一動即呻吟。若欲求安穩。須於此穴針。環跳在髀樞。側臥屈足取。腰折莫能顧。冷風並濕痹。腿胯連腨痛。轉則重嗟吁。若人針灸後。頃刻痛消除。陽陵歸膝下。外廉一寸中。膝重並麻木。冷痹及偏風。舉足不能起。坐臥似衰翁。針入六分止。醫功妙不窮。通里腕骨後。
  • 4.《刺灸心法要訣》:「環跳在髀樞,側臥屈足取。能針偏廢軀,折腰返顧難,冷風並濕痹,身體似繩牽,腿胯連痛,屈轉重吁嘆,若人能針灸,頃刻病消痊。
  • 5.《針灸神書》:「環跳在髀樞,側臥不足舒,上足屈求得,能治毒狗冷,痹並濕痹麻,身體似神誅,腰腿連腨痛,難伸轉呼吸,但能針與灸,此穴勿疏虞。
  • 6.《針灸資生經》:「口面喎。頸項痛不得顧。小便赤黃。喉痹頰腫。承漿、療偏風口喎面腫。(明同。)衝陽、(見口喎。)地倉、治偏風口喎。(見口喎。)迎香、治偏風口喎。面癢浮腫。風動葉葉狀如蟲行。或唇腫痛。(明同。)環跳、治冷風濕痹風疹。偏風半身不遂。腰胯痛不得轉。(明下同。
  • 7.《針灸資生經》:「仁壽宮備身患腳。奉敕針環跳、陽陵泉、巨虛下廉、陽輔。即起行。大理趙卿患風。腰腳不隨。不得跪起。針上髎、環跳、陽陵泉、巨虛下廉、各二穴。即得跪起。治冷痹脛膝痛。腰足攣急。足冷氣上。不能久立。手足沉重。日覺羸瘦。此名復連病。宜灸懸鐘。(絕骨。)一灸即愈。(見身濕痹千金。)
  • 8.《針灸問答》:「寒瘧面腫及腸鳴,先取合谷後內庭。冷風濕痹針何處,先取環跳後陽陵。
  • 9.《經脈圖考》:「環跳:在髀樞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取之。足少陽、太陽之會。(《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云:能針偏廢軀,折腰莫能顧,冷風並濕痹,身體似繩拘,腿胯連腨痛,屈轉重欷吁,若人能針灸,頃刻病消除。)

通里

通里

  • 1.《針灸聚英》:「舉步行不得。一動即呻吟。若欲求安穩。須於此穴針。環跳在髀樞。側臥屈足取。腰折莫能顧。冷風並濕痹。腿胯連腨痛。轉則重嗟吁。若人針灸後。頃刻痛消除。陽陵歸膝下。外廉一寸中。膝重並麻木。冷痹及偏風。舉足不能起。坐臥似衰翁。針入六分止。醫功妙不窮。通里腕骨後。

腕骨

腕骨

  • 1.《針灸聚英》:「舉步行不得。一動即呻吟。若欲求安穩。須於此穴針。環跳在髀樞。側臥屈足取。腰折莫能顧。冷風並濕痹。腿胯連腨痛。轉則重嗟吁。若人針灸後。頃刻痛消除。陽陵歸膝下。外廉一寸中。膝重並麻木。冷痹及偏風。舉足不能起。坐臥似衰翁。針入六分止。醫功妙不窮。通里腕骨後。

申脈

申脈

  • 1.《針灸逢源》:「以辛熱之藥熨而散之。病有淺深故用分微甚耳。)病不知所痛兩蹺為上(濕痹為患當取足太陽之申脈)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則繆刺之(病不在經而在絡。當刺絡脈也。)痛在於左而右脈病者。巨刺之。(刺大經也。)必謹察其九候(諸經之九候。)針道備矣。

三陰交

三陰交

  • 1.《針灸甲乙經》:「足不仁,刺風府。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舉,腰俞主之。痹,會陰及太淵、消濼、照海主之。嗜臥,身體不能動搖,大溫(一本作濕),三陽絡主之。骨痹煩滿,商丘主之。足下熱痛,不能久坐,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膝內廉痛引髕不可屈伸,連腹引咽喉痛,膝關主之。

三陽絡

三陽絡

  • 1.《針灸甲乙經》:「足不仁,刺風府。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舉,腰俞主之。痹,會陰及太淵、消濼、照海主之。嗜臥,身體不能動搖,大溫(一本作濕),三陽絡主之。骨痹煩滿,商丘主之。足下熱痛,不能久坐,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膝內廉痛引髕不可屈伸,連腹引咽喉痛,膝關主之。

太淵

太淵

  • 1.《針灸甲乙經》:「足不仁,刺風府。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舉,腰俞主之。痹,會陰及太淵、消濼、照海主之。嗜臥,身體不能動搖,大溫(一本作濕),三陽絡主之。骨痹煩滿,商丘主之。足下熱痛,不能久坐,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膝內廉痛引髕不可屈伸,連腹引咽喉痛,膝關主之。

風府

風府

  • 1.《針灸甲乙經》:「足不仁,刺風府。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舉,腰俞主之。痹,會陰及太淵、消濼、照海主之。嗜臥,身體不能動搖,大溫(一本作濕),三陽絡主之。骨痹煩滿,商丘主之。足下熱痛,不能久坐,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膝內廉痛引髕不可屈伸,連腹引咽喉痛,膝關主之。

消濼

消濼

  • 1.《針灸甲乙經》:「足不仁,刺風府。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舉,腰俞主之。痹,會陰及太淵、消濼、照海主之。嗜臥,身體不能動搖,大溫(一本作濕),三陽絡主之。骨痹煩滿,商丘主之。足下熱痛,不能久坐,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膝內廉痛引髕不可屈伸,連腹引咽喉痛,膝關主之。

商丘

商丘

  • 1.《針灸甲乙經》:「足不仁,刺風府。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舉,腰俞主之。痹,會陰及太淵、消濼、照海主之。嗜臥,身體不能動搖,大溫(一本作濕),三陽絡主之。骨痹煩滿,商丘主之。足下熱痛,不能久坐,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膝內廉痛引髕不可屈伸,連腹引咽喉痛,膝關主之。

會陰

會陰

  • 1.《針灸甲乙經》:「足不仁,刺風府。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舉,腰俞主之。痹,會陰及太淵、消濼、照海主之。嗜臥,身體不能動搖,大溫(一本作濕),三陽絡主之。骨痹煩滿,商丘主之。足下熱痛,不能久坐,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膝內廉痛引髕不可屈伸,連腹引咽喉痛,膝關主之。

照海

照海

  • 1.《針灸甲乙經》:「足不仁,刺風府。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舉,腰俞主之。痹,會陰及太淵、消濼、照海主之。嗜臥,身體不能動搖,大溫(一本作濕),三陽絡主之。骨痹煩滿,商丘主之。足下熱痛,不能久坐,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膝內廉痛引髕不可屈伸,連腹引咽喉痛,膝關主之。

腰俞

腰俞

  • 1.《針灸甲乙經》:「足不仁,刺風府。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舉,腰俞主之。痹,會陰及太淵、消濼、照海主之。嗜臥,身體不能動搖,大溫(一本作濕),三陽絡主之。骨痹煩滿,商丘主之。足下熱痛,不能久坐,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膝內廉痛引髕不可屈伸,連腹引咽喉痛,膝關主之。
  • 2.《神灸經綸》:「腰俞 懸鐘(濕痹趾疼同治)

膝關

膝關

  • 1.《針灸甲乙經》:「足不仁,刺風府。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舉,腰俞主之。痹,會陰及太淵、消濼、照海主之。嗜臥,身體不能動搖,大溫(一本作濕),三陽絡主之。骨痹煩滿,商丘主之。足下熱痛,不能久坐,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膝內廉痛引髕不可屈伸,連腹引咽喉痛,膝關主之。

懸鐘

懸鐘

  • 1.《刺灸心法要訣》:「懸鐘主治胃熱病,腹脹肋痛腳氣疼,兼治腳脛濕痹癢,足指疼痛針可停。
  • 2.《神灸經綸》:「腰俞 懸鐘(濕痹趾疼同治)
  • 3.《針灸資生經》:「仁壽宮備身患腳。奉敕針環跳、陽陵泉、巨虛下廉、陽輔。即起行。大理趙卿患風。腰腳不隨。不得跪起。針上髎、環跳、陽陵泉、巨虛下廉、各二穴。即得跪起。治冷痹脛膝痛。腰足攣急。足冷氣上。不能久立。手足沉重。日覺羸瘦。此名復連病。宜灸懸鐘。(絕骨。)一灸即愈。(見身濕痹千金。)

漏谷

漏谷

  • 1.《金針秘傳》:「7.漏谷:二穴,亦名太陰絡,在內踝上六寸骨下陷中。治痃癖冷氣,心腹脹滿,食飲不為肌膚,濕痹不能久立。針入三分。
  • 2.《普濟方·針灸》:「_漏谷二穴_,一名太陰絡。在內踝上六寸骨下陷中。針三分。明堂云。灸三壯。又云。在足外踝上六寸陷者中。主足熱痛。腿冷疼不能久立也。銅人經云。治痃癖冷氣。心腹脹滿。食飲不為肌膚。濕痹。西方子云。主腸鳴強欠。心悲氣逆。腹脹滿急。小便不利。失精。久濕痹不能行。麻痹不仁。
  • 3.《普濟方·針灸》:「治身濕痹不能行。穴漏谷
  • 4.《針方六集》:「漏谷二穴,治痞癖,腹脹腸鳴,冷氣衝心,濕痹不能跂立。

下廉

下廉

  • 1.《金針秘傳》:「8.條口:二穴在下廉上一寸,舉足取之。治膝胻寒痠痛,足緩履不收,濕痹,足下熱。針入五分,可灸三壯。
  • 2.《針灸資生經》:「仁壽宮備身患腳。奉敕針環跳、陽陵泉、巨虛下廉、陽輔。即起行。大理趙卿患風。腰腳不隨。不得跪起。針上髎、環跳、陽陵泉、巨虛下廉、各二穴。即得跪起。治冷痹脛膝痛。腰足攣急。足冷氣上。不能久立。手足沉重。日覺羸瘦。此名復連病。宜灸懸鐘。(絕骨。)一灸即愈。(見身濕痹千金。)
  • 3.《普濟方·針灸》:「_條口_(在下廉上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主脛寒不得臥。脛痛疼。足緩失履。濕痹。足下熱。不能久立)。
  • 4.《普濟方·針灸》:「治風濕痹。穴委中,下廉
  • 5.《勉學堂針灸集成》:「_條口_,在三里下五寸,下廉上一寸,舉足取之。針五分,灸三壯,《甲乙經》云:針八分。主治足膝麻木寒酸腫痛,跌腫轉筋,濕痹足下熱,足緩不收,不能久立。兼衝陽、絕骨,治足緩難行(《天星秘訣》)

條口

條口

  • 1.《金針秘傳》:「8.條口:二穴在下廉上一寸,舉足取之。治膝胻寒痠痛,足緩履不收,濕痹,足下熱。針入五分,可灸三壯。
  • 2.《普濟方·針灸》:「_條口_(在下廉上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主脛寒不得臥。脛痛疼。足緩失履。濕痹。足下熱。不能久立)。
  • 3.《普濟方·針灸》:「治膝䯒寒痠痛。足緩不收。濕痹足下熱。穴條口
  • 4.《勉學堂針灸集成》:「_條口_,在三里下五寸,下廉上一寸,舉足取之。針五分,灸三壯,《甲乙經》云:針八分。主治足膝麻木寒酸腫痛,跌腫轉筋,濕痹足下熱,足緩不收,不能久立。兼衝陽、絕骨,治足緩難行(《天星秘訣》)
  • 5.《針方六集》:「條口二穴,主膝脛寒酸,緩縱不收,濕痹麻木,足下熱,不能久立,腳痛胻腫,轉筋。

地倉

地倉

  • 1.《針灸資生經》:「口面喎。頸項痛不得顧。小便赤黃。喉痹頰腫。承漿、療偏風口喎面腫。(明同。)衝陽、(見口喎。)地倉、治偏風口喎。(見口喎。)迎香、治偏風口喎。面癢浮腫。風動葉葉狀如蟲行。或唇腫痛。(明同。)環跳、治冷風濕痹風疹。偏風半身不遂。腰胯痛不得轉。(明下同。

承漿

承漿

  • 1.《針灸資生經》:「口面喎。頸項痛不得顧。小便赤黃。喉痹頰腫。承漿、療偏風口喎面腫。(明同。)衝陽、(見口喎。)地倉、治偏風口喎。(見口喎。)迎香、治偏風口喎。面癢浮腫。風動葉葉狀如蟲行。或唇腫痛。(明同。)環跳、治冷風濕痹風疹。偏風半身不遂。腰胯痛不得轉。(明下同。

迎香

迎香

  • 1.《針灸資生經》:「口面喎。頸項痛不得顧。小便赤黃。喉痹頰腫。承漿、療偏風口喎面腫。(明同。)衝陽、(見口喎。)地倉、治偏風口喎。(見口喎。)迎香、治偏風口喎。面癢浮腫。風動葉葉狀如蟲行。或唇腫痛。(明同。)環跳、治冷風濕痹風疹。偏風半身不遂。腰胯痛不得轉。(明下同。

衝陽

衝陽

  • 1.《針灸資生經》:「口面喎。頸項痛不得顧。小便赤黃。喉痹頰腫。承漿、療偏風口喎面腫。(明同。)衝陽、(見口喎。)地倉、治偏風口喎。(見口喎。)迎香、治偏風口喎。面癢浮腫。風動葉葉狀如蟲行。或唇腫痛。(明同。)環跳、治冷風濕痹風疹。偏風半身不遂。腰胯痛不得轉。(明下同。
  • 2.《勉學堂針灸集成》:「_條口_,在三里下五寸,下廉上一寸,舉足取之。針五分,灸三壯,《甲乙經》云:針八分。主治足膝麻木寒酸腫痛,跌腫轉筋,濕痹足下熱,足緩不收,不能久立。兼衝陽、絕骨,治足緩難行(《天星秘訣》)

上髎

上髎

  • 1.《針灸資生經》:「仁壽宮備身患腳。奉敕針環跳、陽陵泉、巨虛下廉、陽輔。即起行。大理趙卿患風。腰腳不隨。不得跪起。針上髎、環跳、陽陵泉、巨虛下廉、各二穴。即得跪起。治冷痹脛膝痛。腰足攣急。足冷氣上。不能久立。手足沉重。日覺羸瘦。此名復連病。宜灸懸鐘。(絕骨。)一灸即愈。(見身濕痹千金。)

陽陵泉

陽陵泉

  • 1.《針灸資生經》:「仁壽宮備身患腳。奉敕針環跳、陽陵泉、巨虛下廉、陽輔。即起行。大理趙卿患風。腰腳不隨。不得跪起。針上髎、環跳、陽陵泉、巨虛下廉、各二穴。即得跪起。治冷痹脛膝痛。腰足攣急。足冷氣上。不能久立。手足沉重。日覺羸瘦。此名復連病。宜灸懸鐘。(絕骨。)一灸即愈。(見身濕痹千金。)

陽輔

陽輔

  • 1.《針灸資生經》:「仁壽宮備身患腳。奉敕針環跳、陽陵泉、巨虛下廉、陽輔。即起行。大理趙卿患風。腰腳不隨。不得跪起。針上髎、環跳、陽陵泉、巨虛下廉、各二穴。即得跪起。治冷痹脛膝痛。腰足攣急。足冷氣上。不能久立。手足沉重。日覺羸瘦。此名復連病。宜灸懸鐘。(絕骨。)一灸即愈。(見身濕痹千金。)

委中

委中


內庭

內庭

  • 1.《針灸問答》:「寒瘧面腫及腸鳴,先取合谷後內庭。冷風濕痹針何處,先取環跳後陽陵。

合谷

合谷

  • 1.《針灸問答》:「寒瘧面腫及腸鳴,先取合谷後內庭。冷風濕痹針何處,先取環跳後陽陵。

氣衝

氣衝

  • 1.《針方六集》:「漏谷二穴,治痞癖,腹脹腸鳴,冷氣衝心,濕痹不能跂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