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嘔血」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嘔血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症狀,是指口中吐出鮮紅或暗紅色的血液。嘔血在中醫上被稱為「吐血」,是一種急症,多由外感熱邪、內傷陰虛、肝胃積熱等原因引起。

外感熱邪導致的嘔血,多見於夏秋季節,患者常伴有發熱、頭痛、咽喉腫痛、咳嗽、胸悶、嘔吐等症狀。內傷陰虛導致的嘔血,多見於久病體虛、年老體弱者,患者常伴有面色蒼白、心悸、氣短、乏力、失眠多夢等症狀。肝胃積熱導致的嘔血,多見於飲食不節、情志不遂者,患者常伴有口苦、口乾、大便乾結、小便黃赤等症狀。

嘔血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嚴重症狀,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一旦出現嘔血症狀,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在治療嘔血時,中醫主要以清熱涼血、止血止嘔為主。常用方劑有:

  • 大青龍湯:適用於外感熱邪導致的嘔血,症見發熱、頭痛、咽喉腫痛、咳嗽、胸悶、嘔吐等。
  • 白虎湯:適用於內傷陰虛導致的嘔血,症見面色蒼白、心悸、氣短、乏力、失眠多夢等。
  • 瀉心湯:適用於肝胃積熱導致的嘔血,症見口苦、口乾、大便乾結、小便黃赤等。

在治療嘔血時,還應注意飲食調理,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時,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嘔血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嚴重症狀,但如果及時治療,是可以治癒的。因此,一旦出現嘔血症狀,應立即到醫院就診。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曲澤

曲澤

  • 1.《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曲澤,為合水。在肘內廉陷中,屈肘取之。治心痛嘔血,胸滿口乾,肘臂筋攣。
  • 2.《針灸聚英》:「肝脾三壯肺俞兮。終及然谷與太衝。唾血振寒治太谿。三里列缺太淵宜。嘔血曲池神門穴。魚際通前三穴醫。吐膿不愈治亶中。吐濁尺澤間使攻。列缺少商與前穴。此患治之四穴同。嘔食不化治太白。嘔吐通里與曲澤。勞宮陰陵太谿中。照海太衝大都穴。通谷胃俞與肺俞。再兼一穴是隱白。
  • 3.《針灸大成》:「嘔血:曲澤神門魚際。
  • 4.《針經節要》:「○曲澤二穴,水,也在肘內廉陷中,屈肘取之,手厥陰脈之所入也,為合,治心痛,善驚,身熱,煩渴,口乾,逆氣嘔血,風胗,臂肘,手腕善動搖,可灸三壯,針入二分,留七呼。
  • 5.《金針秘傳》:「7.曲澤:二穴水也,在肘內廉陷中,屈肘取之。手厥陰脈之所入也,為合。治心痛善驚,身熱煩渴口乾,逆氣嘔血,風疹,臂肘手腕善動搖。可灸三壯,針入三分,留七呼。
  • 6.《神應經》:「嘔血:曲澤,神門,魚際
  • 7.《普濟方·針灸》:「水。曲澤為合肘里存。心疼煩悶口乾頻。肘臂筋攣多嘔血。呼吸陰陽去病根。

郄門

郄門

  • 1.《針灸聚英》:「郄門,掌後去腕五寸。手厥陰心包絡脈郄。銅人。針三分。灸五壯。主嘔血衄血。心痛嘔噦。驚恐畏人。神氣不足。
  • 2.《針灸甲乙經》:「心下有鬲,嘔血,上脘主之。嘔血有息,脅下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咳則腎痛,不容主之。唾血振寒嗌乾,太淵主之。咳血,大陵及郄門主之。嘔血上氣,神門主之。內傷不足,三陽絡主之。內傷唾血不足,外無膏澤,刺地五會。凡唾血,瀉魚際,補尺澤。
  • 3.《針灸資生經》:「神庭等、主鼻鼽。(千見鼻涕。)曲差等、主鼽衄有瘡。(見鼻塞。)承靈、(銅同。)風池、風門、譩譆、後谿、主鼻衄窒喘息不通。中管、三間、偏歷、厲兌、承筋、(銅同。)京骨、崑崙、承山、飛揚、隱白、主頭熱鼽衄。京骨、(銅同。)申脈、主衄不止。淫濼。郄門、主衄血嘔血。
  • 4.《針灸問答》:「答:郄門去腕四寸齊,五壯三分何病醫,主治吐疝心胃病,驚恐畏人神氣離。(注:郄門穴,在掌後去腕四寸。五壯,三分。主治嘔血,衄血,心痛,驚恐,神氣不足等症。)
  • 5.《經脈圖考》:「郄門:在掌後去腕五寸。手厥陰郄。(刺三分,灸五壯。主治嘔血,衄血,心痛,嘔噦,驚恐,神氣不足,久痔。)

大都

大都

  • 1.《針灸聚英》:「肝脾三壯肺俞兮。終及然谷與太衝。唾血振寒治太谿。三里列缺太淵宜。嘔血曲池神門穴。魚際通前三穴醫。吐膿不愈治亶中。吐濁尺澤間使攻。列缺少商與前穴。此患治之四穴同。嘔食不化治太白。嘔吐通里與曲澤。勞宮陰陵太谿中。照海太衝大都穴。通谷胃俞與肺俞。再兼一穴是隱白。

太白

太白

  • 1.《針灸聚英》:「肝脾三壯肺俞兮。終及然谷與太衝。唾血振寒治太谿。三里列缺太淵宜。嘔血曲池神門穴。魚際通前三穴醫。吐膿不愈治亶中。吐濁尺澤間使攻。列缺少商與前穴。此患治之四穴同。嘔食不化治太白。嘔吐通里與曲澤。勞宮陰陵太谿中。照海太衝大都穴。通谷胃俞與肺俞。再兼一穴是隱白。

太淵

太淵

  • 1.《針灸聚英》:「肝脾三壯肺俞兮。終及然谷與太衝。唾血振寒治太谿。三里列缺太淵宜。嘔血曲池神門穴。魚際通前三穴醫。吐膿不愈治亶中。吐濁尺澤間使攻。列缺少商與前穴。此患治之四穴同。嘔食不化治太白。嘔吐通里與曲澤。勞宮陰陵太谿中。照海太衝大都穴。通谷胃俞與肺俞。再兼一穴是隱白。
  • 2.《針灸甲乙經》:「心下有鬲,嘔血,上脘主之。嘔血有息,脅下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咳則腎痛,不容主之。唾血振寒嗌乾,太淵主之。咳血,大陵及郄門主之。嘔血上氣,神門主之。內傷不足,三陽絡主之。內傷唾血不足,外無膏澤,刺地五會。凡唾血,瀉魚際,補尺澤。
  • 3.《普濟方·針灸》:「治唾血振寒。嘔血上氣。穴太淵,神門

太衝

太衝

  • 1.《針灸聚英》:「肝脾三壯肺俞兮。終及然谷與太衝。唾血振寒治太谿。三里列缺太淵宜。嘔血曲池神門穴。魚際通前三穴醫。吐膿不愈治亶中。吐濁尺澤間使攻。列缺少商與前穴。此患治之四穴同。嘔食不化治太白。嘔吐通里與曲澤。勞宮陰陵太谿中。照海太衝大都穴。通谷胃俞與肺俞。再兼一穴是隱白。
  • 2.《針灸逢源》:「太衝,在大指本節後二寸許。有絡橫連至地五會二寸骨罅間動脈應手陷中肝脈所注為俞(針三分灸三壯)治虛勞浮腫嘔血嗌乾胻酸引小腹痛腋下馬刀瘍淋病㿉疝。女人漏血。
  • 3.《普濟方·針灸》:「肝。太衝肝俞本節後。腰引少腹小便膿。淋瀝足寒並嘔血。漏下女子體中痛。

少商

少商

  • 1.《針灸聚英》:「肝脾三壯肺俞兮。終及然谷與太衝。唾血振寒治太谿。三里列缺太淵宜。嘔血曲池神門穴。魚際通前三穴醫。吐膿不愈治亶中。吐濁尺澤間使攻。列缺少商與前穴。此患治之四穴同。嘔食不化治太白。嘔吐通里與曲澤。勞宮陰陵太谿中。照海太衝大都穴。通谷胃俞與肺俞。再兼一穴是隱白。
  • 2.《針灸資生經》:「神門、治瘧。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心痛數噫。恐悸。少氣不足。手臂寒。喘逆身熱。狂悲哭。嘔血遺溺。(銅)上管、治心中熱煩。陰都、(見瘧。)巨闕、治心中煩滿。玉堂、治煩心。(見胸痛。)魚際、少商、(見善噫。)公孫、(見狂言。

尺澤

尺澤

  • 1.《針灸聚英》:「肝脾三壯肺俞兮。終及然谷與太衝。唾血振寒治太谿。三里列缺太淵宜。嘔血曲池神門穴。魚際通前三穴醫。吐膿不愈治亶中。吐濁尺澤間使攻。列缺少商與前穴。此患治之四穴同。嘔食不化治太白。嘔吐通里與曲澤。勞宮陰陵太谿中。照海太衝大都穴。通谷胃俞與肺俞。再兼一穴是隱白。
  • 2.《針灸甲乙經》:「心下有鬲,嘔血,上脘主之。嘔血有息,脅下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咳則腎痛,不容主之。唾血振寒嗌乾,太淵主之。咳血,大陵及郄門主之。嘔血上氣,神門主之。內傷不足,三陽絡主之。內傷唾血不足,外無膏澤,刺地五會。凡唾血,瀉魚際,補尺澤。

列缺

列缺

  • 1.《針灸聚英》:「肝脾三壯肺俞兮。終及然谷與太衝。唾血振寒治太谿。三里列缺太淵宜。嘔血曲池神門穴。魚際通前三穴醫。吐膿不愈治亶中。吐濁尺澤間使攻。列缺少商與前穴。此患治之四穴同。嘔食不化治太白。嘔吐通里與曲澤。勞宮陰陵太谿中。照海太衝大都穴。通谷胃俞與肺俞。再兼一穴是隱白。

曲池

曲池

  • 1.《針灸聚英》:「肝脾三壯肺俞兮。終及然谷與太衝。唾血振寒治太谿。三里列缺太淵宜。嘔血曲池神門穴。魚際通前三穴醫。吐膿不愈治亶中。吐濁尺澤間使攻。列缺少商與前穴。此患治之四穴同。嘔食不化治太白。嘔吐通里與曲澤。勞宮陰陵太谿中。照海太衝大都穴。通谷胃俞與肺俞。再兼一穴是隱白。

肺俞

肺俞

  • 1.《針灸聚英》:「肝脾三壯肺俞兮。終及然谷與太衝。唾血振寒治太谿。三里列缺太淵宜。嘔血曲池神門穴。魚際通前三穴醫。吐膿不愈治亶中。吐濁尺澤間使攻。列缺少商與前穴。此患治之四穴同。嘔食不化治太白。嘔吐通里與曲澤。勞宮陰陵太谿中。照海太衝大都穴。通谷胃俞與肺俞。再兼一穴是隱白。

胃俞

胃俞

  • 1.《針灸聚英》:「肝脾三壯肺俞兮。終及然谷與太衝。唾血振寒治太谿。三里列缺太淵宜。嘔血曲池神門穴。魚際通前三穴醫。吐膿不愈治亶中。吐濁尺澤間使攻。列缺少商與前穴。此患治之四穴同。嘔食不化治太白。嘔吐通里與曲澤。勞宮陰陵太谿中。照海太衝大都穴。通谷胃俞與肺俞。再兼一穴是隱白。

神門

神門

  • 1.《針灸聚英》:「肝脾三壯肺俞兮。終及然谷與太衝。唾血振寒治太谿。三里列缺太淵宜。嘔血曲池神門穴。魚際通前三穴醫。吐膿不愈治亶中。吐濁尺澤間使攻。列缺少商與前穴。此患治之四穴同。嘔食不化治太白。嘔吐通里與曲澤。勞宮陰陵太谿中。照海太衝大都穴。通谷胃俞與肺俞。再兼一穴是隱白。
  • 2.《針灸大成》:「**少陰心痛並嗌乾,渴欲飲兮為臂厥,生病目黃口亦乾,脅臂疼兮掌發熱,若人欲治勿差求,專在醫人心審察,驚悸嘔血及怔忡,神門、支正何堪缺。**
  • 3.《針灸大成》:「嘔血:曲澤神門魚際。
  • 4.《針灸甲乙經》:「心下有鬲,嘔血,上脘主之。嘔血有息,脅下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咳則腎痛,不容主之。唾血振寒嗌乾,太淵主之。咳血,大陵及郄門主之。嘔血上氣,神門主之。內傷不足,三陽絡主之。內傷唾血不足,外無膏澤,刺地五會。凡唾血,瀉魚際,補尺澤。
  • 5.《針經節要》:「○神門二穴土也,一名兊沖,在掌後兊骨之端陷中,手少陰脈之所注也,為腧,治瘧,心煩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心痛數噫,恐悸少氣不足,手臂寒喘逆,身熱狂悲哭嘔血上氣遺溺,大小人五癇,可灸七壯,炷如小麥大,針入三分,留七呼。
  • 6.《金針秘傳》:「3.神門:二穴土也,一名兌沖,在掌後銳骨之端陷中。手少陰脈之所注也,為腧。治瘧心煩,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心痛,數噫,恐悸,少氣不足,手臂寒,喘逆,身熱,狂悲哭,嘔血,上氣,遺溺,大小人五癇。可灸七壯,炷如小麥大,針入三分,留七呼。
  • 7.《神應經》:「嘔血:曲澤,神門,魚際
  • 8.《針灸資生經》:「神門、治瘧。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心痛數噫。恐悸。少氣不足。手臂寒。喘逆身熱。狂悲哭。嘔血遺溺。(銅)上管、治心中熱煩。陰都、(見瘧。)巨闕、治心中煩滿。玉堂、治煩心。(見胸痛。)魚際、少商、(見善噫。)公孫、(見狂言。
  • 9.《普濟方·針灸》:「_神門_(一名銳中。一名中都。在掌後銳骨之端陷者中。灸三壯。主瘧心煩。甚欲得冷水。寒則欲處熱。熱中喉幹不嗜食。心痛數噫。恐悸氣不足。喘逆身熱。狂悲哭泣。嘔血上氣遺溺。手及臂寒)。
  • 10.《普濟方·針灸》:「_神門二穴_,土也。一名兌沖。在掌後兌骨端陷中。灸七壯。炷如小麥。針二分。留七呼。銅人經云。手少陰脈之所注也。為腧。治瘧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咽乾不嗜食。心痛數噫恐悸。少氣不足。臂寒。喘逆。身熱狂悲哭。嘔血少氣遺溺。大人小兒五癇。西方子云。笑若狂手掣攣攣。主喉痹。
  • 11.《普濟方·針灸》:「治瘧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心痛。數噫。恐悸。少氣不足。手臂寒。喘逆。身熱。狂悲哭。嘔血遺溺(資生經)。穴神門
  • 12.《普濟方·針灸》:「治唾血振寒。嘔血上氣。穴太淵,神門

通里

通里

  • 1.《針灸聚英》:「肝脾三壯肺俞兮。終及然谷與太衝。唾血振寒治太谿。三里列缺太淵宜。嘔血曲池神門穴。魚際通前三穴醫。吐膿不愈治亶中。吐濁尺澤間使攻。列缺少商與前穴。此患治之四穴同。嘔食不化治太白。嘔吐通里與曲澤。勞宮陰陵太谿中。照海太衝大都穴。通谷胃俞與肺俞。再兼一穴是隱白。

魚際

魚際

  • 1.《針灸聚英》:「肝脾三壯肺俞兮。終及然谷與太衝。唾血振寒治太谿。三里列缺太淵宜。嘔血曲池神門穴。魚際通前三穴醫。吐膿不愈治亶中。吐濁尺澤間使攻。列缺少商與前穴。此患治之四穴同。嘔食不化治太白。嘔吐通里與曲澤。勞宮陰陵太谿中。照海太衝大都穴。通谷胃俞與肺俞。再兼一穴是隱白。
  • 2.《針灸大成》:「嘔血:曲澤神門魚際。
  • 3.《針灸甲乙經》:「心下有鬲,嘔血,上脘主之。嘔血有息,脅下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咳則腎痛,不容主之。唾血振寒嗌乾,太淵主之。咳血,大陵及郄門主之。嘔血上氣,神門主之。內傷不足,三陽絡主之。內傷唾血不足,外無膏澤,刺地五會。凡唾血,瀉魚際,補尺澤。
  • 4.《針經節要》:「○魚際二穴火也在手大指本節後內側,散脈中,手太陰脈之所流也,為滎,治酒病,惡風寒,虛熱,舌上黃,身熱,頭痛,咳嗽,汗不出,痹走胸背痛,不得息,目眩,煩心,少氣,腹痛,不下食,肘攣,肢滿,喉中乾燥,寒慄,鼓頷,咳引尻痛,溺出,嘔血,心痹,悲恐,針入二分,留三呼。
  • 5.《金針秘傳》:「2.魚際:二穴火也,在手大指本節後內側散脈中。手太陰脈之所流也,為滎。治灑淅惡風寒。虛熱,舌上黃,身熱,頭痛,咳嗽,汗不出,痹走胸背,痛不得息,目眩,煩心,少氣,腹痛,不下食,肘攣,支滿,喉中乾燥,寒慄鼓頷,咳引尻痛溺出,嘔血,心痹悲恐。針入二分。留三呼。
  • 6.《神應經》:「嘔血:曲澤,神門,魚際
  • 7.《針灸資生經》:「神門、治瘧。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心痛數噫。恐悸。少氣不足。手臂寒。喘逆身熱。狂悲哭。嘔血遺溺。(銅)上管、治心中熱煩。陰都、(見瘧。)巨闕、治心中煩滿。玉堂、治煩心。(見胸痛。)魚際、少商、(見善噫。)公孫、(見狂言。
  • 8.《普濟方·針灸》:「治喉乾燥。寒慄鼓頷。咳引尻痛。溺出嘔血。穴魚際
  • 9.《針方六集》:「魚際二穴,主膚熱惡風寒,頭疼咳嗽,喉干,痹走胸背不得息,目眩,煩心上氣,失喑不能言,少氣不下食,寒慄鼓頷,虛熱舌黃,咳引少腹痛,嘔血,溺血,心痹悲恐。李明之曰:五臟氣亂,取之魚際。

勞宮

勞宮

  • 1.《針灸聚英》:「肝脾三壯肺俞兮。終及然谷與太衝。唾血振寒治太谿。三里列缺太淵宜。嘔血曲池神門穴。魚際通前三穴醫。吐膿不愈治亶中。吐濁尺澤間使攻。列缺少商與前穴。此患治之四穴同。嘔食不化治太白。嘔吐通里與曲澤。勞宮陰陵太谿中。照海太衝大都穴。通谷胃俞與肺俞。再兼一穴是隱白。

然谷

然谷

  • 1.《針灸聚英》:「肝脾三壯肺俞兮。終及然谷與太衝。唾血振寒治太谿。三里列缺太淵宜。嘔血曲池神門穴。魚際通前三穴醫。吐膿不愈治亶中。吐濁尺澤間使攻。列缺少商與前穴。此患治之四穴同。嘔食不化治太白。嘔吐通里與曲澤。勞宮陰陵太谿中。照海太衝大都穴。通谷胃俞與肺俞。再兼一穴是隱白。

間使

間使

  • 1.《針灸聚英》:「肝脾三壯肺俞兮。終及然谷與太衝。唾血振寒治太谿。三里列缺太淵宜。嘔血曲池神門穴。魚際通前三穴醫。吐膿不愈治亶中。吐濁尺澤間使攻。列缺少商與前穴。此患治之四穴同。嘔食不化治太白。嘔吐通里與曲澤。勞宮陰陵太谿中。照海太衝大都穴。通谷胃俞與肺俞。再兼一穴是隱白。
  • 2.《針灸資生經》:「)少海、治嘔吐涎沫。廉泉、療喘息嘔沫。(明見少氣。)築賓、療嘔吐不止。幽門、療善吐。食飲不下。兼唾多吐涎。乾噦嘔沫。(下)上管、療嘔吐食不下。腹脹氣滿。心忪驚悸。時吐嘔血。腹㽲痛。痰多吐涎。小兒吐奶。灸中庭一壯。粥食湯藥皆吐不停。灸間使(千見乾嘔。

照海

照海

  • 1.《針灸聚英》:「肝脾三壯肺俞兮。終及然谷與太衝。唾血振寒治太谿。三里列缺太淵宜。嘔血曲池神門穴。魚際通前三穴醫。吐膿不愈治亶中。吐濁尺澤間使攻。列缺少商與前穴。此患治之四穴同。嘔食不化治太白。嘔吐通里與曲澤。勞宮陰陵太谿中。照海太衝大都穴。通谷胃俞與肺俞。再兼一穴是隱白。

隱白

隱白

  • 1.《針灸聚英》:「肝脾三壯肺俞兮。終及然谷與太衝。唾血振寒治太谿。三里列缺太淵宜。嘔血曲池神門穴。魚際通前三穴醫。吐膿不愈治亶中。吐濁尺澤間使攻。列缺少商與前穴。此患治之四穴同。嘔食不化治太白。嘔吐通里與曲澤。勞宮陰陵太谿中。照海太衝大都穴。通谷胃俞與肺俞。再兼一穴是隱白。
  • 2.《針灸資生經》:「神庭等、主鼻鼽。(千見鼻涕。)曲差等、主鼽衄有瘡。(見鼻塞。)承靈、(銅同。)風池、風門、譩譆、後谿、主鼻衄窒喘息不通。中管、三間、偏歷、厲兌、承筋、(銅同。)京骨、崑崙、承山、飛揚、隱白、主頭熱鼽衄。京骨、(銅同。)申脈、主衄不止。淫濼。郄門、主衄血嘔血。

支正

支正

  • 1.《針灸大成》:「**少陰心痛並嗌乾,渴欲飲兮為臂厥,生病目黃口亦乾,脅臂疼兮掌發熱,若人欲治勿差求,專在醫人心審察,驚悸嘔血及怔忡,神門、支正何堪缺。**

大陵

大陵

  • 1.《針灸大成》:「**◎大陵:**主嘔血,瘧。
  • 2.《針灸甲乙經》:「心下有鬲,嘔血,上脘主之。嘔血有息,脅下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咳則腎痛,不容主之。唾血振寒嗌乾,太淵主之。咳血,大陵及郄門主之。嘔血上氣,神門主之。內傷不足,三陽絡主之。內傷唾血不足,外無膏澤,刺地五會。凡唾血,瀉魚際,補尺澤。
  • 3.《刺灸心法要訣》:「少澤主治衄不止,兼治婦人乳腫疼,大陵一穴何專主?嘔血瘧疾有奇功。

地五會

地五會

  • 1.《針灸逢源》:「太衝,在大指本節後二寸許。有絡橫連至地五會二寸骨罅間動脈應手陷中肝脈所注為俞(針三分灸三壯)治虛勞浮腫嘔血嗌乾胻酸引小腹痛腋下馬刀瘍淋病㿉疝。女人漏血。
  • 2.《針灸甲乙經》:「心下有鬲,嘔血,上脘主之。嘔血有息,脅下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咳則腎痛,不容主之。唾血振寒嗌乾,太淵主之。咳血,大陵及郄門主之。嘔血上氣,神門主之。內傷不足,三陽絡主之。內傷唾血不足,外無膏澤,刺地五會。凡唾血,瀉魚際,補尺澤。

三陽絡

三陽絡

  • 1.《針灸甲乙經》:「心下有鬲,嘔血,上脘主之。嘔血有息,脅下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咳則腎痛,不容主之。唾血振寒嗌乾,太淵主之。咳血,大陵及郄門主之。嘔血上氣,神門主之。內傷不足,三陽絡主之。內傷唾血不足,外無膏澤,刺地五會。凡唾血,瀉魚際,補尺澤。

上脘

上脘

  • 1.《針灸甲乙經》:「心下有鬲,嘔血,上脘主之。嘔血有息,脅下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咳則腎痛,不容主之。唾血振寒嗌乾,太淵主之。咳血,大陵及郄門主之。嘔血上氣,神門主之。內傷不足,三陽絡主之。內傷唾血不足,外無膏澤,刺地五會。凡唾血,瀉魚際,補尺澤。
  • 2.《灸法秘傳》:「書謂:吐血成升斗者屬胃血也,其餘咯血屬心,嘔血屬肝,咳血屬肺,唾血屬腎。凡有一概血症,總當先灸膽俞。血痰灸其上脘。咯血喉中有聲,灸其天突。如五勞七傷,諸虛百損而患血者,灸其膏肓,弗可緩也。據(管見),暴患之血症,實火為多,不宜輒灸;灸患之血症,虛火不少,用灸無妨,切須辨之。
  • 3.《普濟方·針灸》:「_上脘_(在巨闕下一寸五分。去蔽骨三寸。足陽明手太陰任脈之會。灸五壯。主寒中傷飽。食飲不化。腹䐜脹。心腹痛。胸脅支滿。脈虛則生百病。甄權云。主心風。驚悸不能食。心下有膈。嘔血。目眩。頭懸眩痛。身熱汗不出。心痛有三蟲。多涎。不得反側。腹中滿。暴痛汗出)。
  • 4.《針方六集》:「上脘一穴,主九種心痛,風癇驚悸,伏梁痞滿,吐瀉霍亂,腹痛雷鳴,飧泄,翻胃嘔吐,腹脹氣滿,心忡驚悸,嘔血吐涎,黃疸積聚,虛勞吐血,五毒窒塞,不能下食。

不容

不容

  • 1.《針灸甲乙經》:「心下有鬲,嘔血,上脘主之。嘔血有息,脅下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咳則腎痛,不容主之。唾血振寒嗌乾,太淵主之。咳血,大陵及郄門主之。嘔血上氣,神門主之。內傷不足,三陽絡主之。內傷唾血不足,外無膏澤,刺地五會。凡唾血,瀉魚際,補尺澤。
  • 2.《普濟方·針灸》:「_不容_(在幽門傍各一寸半。去任脈二寸。直兩筋端相去四寸。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主嘔血。肩息。脅下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引腎痛)。
  • 3.《針方六集》:「不容二穴,主腹滿痃癖,嘔血,心切痛引肩脅,背痛不可以咳,不嗜食,腹虛鳴,嘔吐。

少澤

少澤

  • 1.《刺灸心法要訣》:「少澤主治衄不止,兼治婦人乳腫疼,大陵一穴何專主?嘔血瘧疾有奇功。

天突

天突

  • 1.《灸法秘傳》:「書謂:吐血成升斗者屬胃血也,其餘咯血屬心,嘔血屬肝,咳血屬肺,唾血屬腎。凡有一概血症,總當先灸膽俞。血痰灸其上脘。咯血喉中有聲,灸其天突。如五勞七傷,諸虛百損而患血者,灸其膏肓,弗可緩也。據(管見),暴患之血症,實火為多,不宜輒灸;灸患之血症,虛火不少,用灸無妨,切須辨之。

膏肓

膏肓

  • 1.《灸法秘傳》:「書謂:吐血成升斗者屬胃血也,其餘咯血屬心,嘔血屬肝,咳血屬肺,唾血屬腎。凡有一概血症,總當先灸膽俞。血痰灸其上脘。咯血喉中有聲,灸其天突。如五勞七傷,諸虛百損而患血者,灸其膏肓,弗可緩也。據(管見),暴患之血症,實火為多,不宜輒灸;灸患之血症,虛火不少,用灸無妨,切須辨之。

膽俞

膽俞

  • 1.《灸法秘傳》:「書謂:吐血成升斗者屬胃血也,其餘咯血屬心,嘔血屬肝,咳血屬肺,唾血屬腎。凡有一概血症,總當先灸膽俞。血痰灸其上脘。咯血喉中有聲,灸其天突。如五勞七傷,諸虛百損而患血者,灸其膏肓,弗可緩也。據(管見),暴患之血症,實火為多,不宜輒灸;灸患之血症,虛火不少,用灸無妨,切須辨之。

中庭

中庭

  • 1.《針灸資生經》:「)少海、治嘔吐涎沫。廉泉、療喘息嘔沫。(明見少氣。)築賓、療嘔吐不止。幽門、療善吐。食飲不下。兼唾多吐涎。乾噦嘔沫。(下)上管、療嘔吐食不下。腹脹氣滿。心忪驚悸。時吐嘔血。腹㽲痛。痰多吐涎。小兒吐奶。灸中庭一壯。粥食湯藥皆吐不停。灸間使(千見乾嘔。

少海

少海

  • 1.《針灸資生經》:「)少海、治嘔吐涎沫。廉泉、療喘息嘔沫。(明見少氣。)築賓、療嘔吐不止。幽門、療善吐。食飲不下。兼唾多吐涎。乾噦嘔沫。(下)上管、療嘔吐食不下。腹脹氣滿。心忪驚悸。時吐嘔血。腹㽲痛。痰多吐涎。小兒吐奶。灸中庭一壯。粥食湯藥皆吐不停。灸間使(千見乾嘔。

幽門

幽門

  • 1.《針灸資生經》:「)少海、治嘔吐涎沫。廉泉、療喘息嘔沫。(明見少氣。)築賓、療嘔吐不止。幽門、療善吐。食飲不下。兼唾多吐涎。乾噦嘔沫。(下)上管、療嘔吐食不下。腹脹氣滿。心忪驚悸。時吐嘔血。腹㽲痛。痰多吐涎。小兒吐奶。灸中庭一壯。粥食湯藥皆吐不停。灸間使(千見乾嘔。
  • 2.《普濟方·針灸》:「_不容_(在幽門傍各一寸半。去任脈二寸。直兩筋端相去四寸。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主嘔血。肩息。脅下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引腎痛)。
  • 3.《針方六集》:「不容二穴,主腹滿痃癖,嘔血,心切痛引肩脅,背痛不可以咳,不嗜食,腹虛鳴,嘔吐。

廉泉

廉泉

  • 1.《針灸資生經》:「)少海、治嘔吐涎沫。廉泉、療喘息嘔沫。(明見少氣。)築賓、療嘔吐不止。幽門、療善吐。食飲不下。兼唾多吐涎。乾噦嘔沫。(下)上管、療嘔吐食不下。腹脹氣滿。心忪驚悸。時吐嘔血。腹㽲痛。痰多吐涎。小兒吐奶。灸中庭一壯。粥食湯藥皆吐不停。灸間使(千見乾嘔。

築賓

築賓

  • 1.《針灸資生經》:「)少海、治嘔吐涎沫。廉泉、療喘息嘔沫。(明見少氣。)築賓、療嘔吐不止。幽門、療善吐。食飲不下。兼唾多吐涎。乾噦嘔沫。(下)上管、療嘔吐食不下。腹脹氣滿。心忪驚悸。時吐嘔血。腹㽲痛。痰多吐涎。小兒吐奶。灸中庭一壯。粥食湯藥皆吐不停。灸間使(千見乾嘔。

少衝

少衝

  • 1.《針灸資生經》:「少衝、療卒心痛。心俞、療寒熱心痛。背相引痛。胸滿悶、咳嗽不得息。煩心多涎。巨闕、療心痛不可忍。嘔血煩心。(下)張仲文療卒心痛、不可忍。吐冷酸水。及元藏氣。灸足大指、次指內橫文中各一壯。炷如小麥。立愈。心懊憹憹。微痛煩逆。灸心俞百壯。(千)心痛如錐刀刺。

心俞

心俞

  • 1.《針灸資生經》:「少衝、療卒心痛。心俞、療寒熱心痛。背相引痛。胸滿悶、咳嗽不得息。煩心多涎。巨闕、療心痛不可忍。嘔血煩心。(下)張仲文療卒心痛、不可忍。吐冷酸水。及元藏氣。灸足大指、次指內橫文中各一壯。炷如小麥。立愈。心懊憹憹。微痛煩逆。灸心俞百壯。(千)心痛如錐刀刺。

巨闕

巨闕

  • 1.《針灸資生經》:「少衝、療卒心痛。心俞、療寒熱心痛。背相引痛。胸滿悶、咳嗽不得息。煩心多涎。巨闕、療心痛不可忍。嘔血煩心。(下)張仲文療卒心痛、不可忍。吐冷酸水。及元藏氣。灸足大指、次指內橫文中各一壯。炷如小麥。立愈。心懊憹憹。微痛煩逆。灸心俞百壯。(千)心痛如錐刀刺。
  • 2.《針灸資生經》:「神門、治瘧。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心痛數噫。恐悸。少氣不足。手臂寒。喘逆身熱。狂悲哭。嘔血遺溺。(銅)上管、治心中熱煩。陰都、(見瘧。)巨闕、治心中煩滿。玉堂、治煩心。(見胸痛。)魚際、少商、(見善噫。)公孫、(見狂言。
  • 3.《黃帝明堂灸經》:「_巨闕_,一穴,在鳩尾穴下一寸陷者中。灸七壯。主心痛不可忍,嘔血煩心,膈中不利,胸脅支滿,霍亂吐痢不止,困頓不知人。
  • 4.《黃帝明堂灸經》:「_上管_,一穴,在巨闕下一寸,灸三壯。主嘔吐,食飲不下,腹脹氣滿,心忪驚悸,時吐嘔血,腸㽲刺痛,痰多吐涎也。
  • 5.《普濟方·針灸》:「_上脘_(在巨闕下一寸五分。去蔽骨三寸。足陽明手太陰任脈之會。灸五壯。主寒中傷飽。食飲不化。腹䐜脹。心腹痛。胸脅支滿。脈虛則生百病。甄權云。主心風。驚悸不能食。心下有膈。嘔血。目眩。頭懸眩痛。身熱汗不出。心痛有三蟲。多涎。不得反側。腹中滿。暴痛汗出)。
  • 6.《普濟方·針灸》:「治心痛不可忍。嘔血煩心。穴巨闕

公孫

公孫

  • 1.《針灸資生經》:「神門、治瘧。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心痛數噫。恐悸。少氣不足。手臂寒。喘逆身熱。狂悲哭。嘔血遺溺。(銅)上管、治心中熱煩。陰都、(見瘧。)巨闕、治心中煩滿。玉堂、治煩心。(見胸痛。)魚際、少商、(見善噫。)公孫、(見狂言。

玉堂

玉堂

  • 1.《針灸資生經》:「神門、治瘧。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心痛數噫。恐悸。少氣不足。手臂寒。喘逆身熱。狂悲哭。嘔血遺溺。(銅)上管、治心中熱煩。陰都、(見瘧。)巨闕、治心中煩滿。玉堂、治煩心。(見胸痛。)魚際、少商、(見善噫。)公孫、(見狂言。

陰都

陰都

  • 1.《針灸資生經》:「神門、治瘧。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心痛數噫。恐悸。少氣不足。手臂寒。喘逆身熱。狂悲哭。嘔血遺溺。(銅)上管、治心中熱煩。陰都、(見瘧。)巨闕、治心中煩滿。玉堂、治煩心。(見胸痛。)魚際、少商、(見善噫。)公孫、(見狂言。

三間

三間

  • 1.《針灸資生經》:「神庭等、主鼻鼽。(千見鼻涕。)曲差等、主鼽衄有瘡。(見鼻塞。)承靈、(銅同。)風池、風門、譩譆、後谿、主鼻衄窒喘息不通。中管、三間、偏歷、厲兌、承筋、(銅同。)京骨、崑崙、承山、飛揚、隱白、主頭熱鼽衄。京骨、(銅同。)申脈、主衄不止。淫濼。郄門、主衄血嘔血。

申脈

申脈

  • 1.《針灸資生經》:「神庭等、主鼻鼽。(千見鼻涕。)曲差等、主鼽衄有瘡。(見鼻塞。)承靈、(銅同。)風池、風門、譩譆、後谿、主鼻衄窒喘息不通。中管、三間、偏歷、厲兌、承筋、(銅同。)京骨、崑崙、承山、飛揚、隱白、主頭熱鼽衄。京骨、(銅同。)申脈、主衄不止。淫濼。郄門、主衄血嘔血。

曲差

曲差

  • 1.《針灸資生經》:「神庭等、主鼻鼽。(千見鼻涕。)曲差等、主鼽衄有瘡。(見鼻塞。)承靈、(銅同。)風池、風門、譩譆、後谿、主鼻衄窒喘息不通。中管、三間、偏歷、厲兌、承筋、(銅同。)京骨、崑崙、承山、飛揚、隱白、主頭熱鼽衄。京骨、(銅同。)申脈、主衄不止。淫濼。郄門、主衄血嘔血。

京骨

京骨

  • 1.《針灸資生經》:「神庭等、主鼻鼽。(千見鼻涕。)曲差等、主鼽衄有瘡。(見鼻塞。)承靈、(銅同。)風池、風門、譩譆、後谿、主鼻衄窒喘息不通。中管、三間、偏歷、厲兌、承筋、(銅同。)京骨、崑崙、承山、飛揚、隱白、主頭熱鼽衄。京骨、(銅同。)申脈、主衄不止。淫濼。郄門、主衄血嘔血。

承山

承山

  • 1.《針灸資生經》:「神庭等、主鼻鼽。(千見鼻涕。)曲差等、主鼽衄有瘡。(見鼻塞。)承靈、(銅同。)風池、風門、譩譆、後谿、主鼻衄窒喘息不通。中管、三間、偏歷、厲兌、承筋、(銅同。)京骨、崑崙、承山、飛揚、隱白、主頭熱鼽衄。京骨、(銅同。)申脈、主衄不止。淫濼。郄門、主衄血嘔血。

承筋

承筋

  • 1.《針灸資生經》:「神庭等、主鼻鼽。(千見鼻涕。)曲差等、主鼽衄有瘡。(見鼻塞。)承靈、(銅同。)風池、風門、譩譆、後谿、主鼻衄窒喘息不通。中管、三間、偏歷、厲兌、承筋、(銅同。)京骨、崑崙、承山、飛揚、隱白、主頭熱鼽衄。京骨、(銅同。)申脈、主衄不止。淫濼。郄門、主衄血嘔血。

承靈

承靈

  • 1.《針灸資生經》:「神庭等、主鼻鼽。(千見鼻涕。)曲差等、主鼽衄有瘡。(見鼻塞。)承靈、(銅同。)風池、風門、譩譆、後谿、主鼻衄窒喘息不通。中管、三間、偏歷、厲兌、承筋、(銅同。)京骨、崑崙、承山、飛揚、隱白、主頭熱鼽衄。京骨、(銅同。)申脈、主衄不止。淫濼。郄門、主衄血嘔血。

風池

風池

  • 1.《針灸資生經》:「神庭等、主鼻鼽。(千見鼻涕。)曲差等、主鼽衄有瘡。(見鼻塞。)承靈、(銅同。)風池、風門、譩譆、後谿、主鼻衄窒喘息不通。中管、三間、偏歷、厲兌、承筋、(銅同。)京骨、崑崙、承山、飛揚、隱白、主頭熱鼽衄。京骨、(銅同。)申脈、主衄不止。淫濼。郄門、主衄血嘔血。

風門

風門

  • 1.《針灸資生經》:「神庭等、主鼻鼽。(千見鼻涕。)曲差等、主鼽衄有瘡。(見鼻塞。)承靈、(銅同。)風池、風門、譩譆、後谿、主鼻衄窒喘息不通。中管、三間、偏歷、厲兌、承筋、(銅同。)京骨、崑崙、承山、飛揚、隱白、主頭熱鼽衄。京骨、(銅同。)申脈、主衄不止。淫濼。郄門、主衄血嘔血。

飛揚

飛揚

  • 1.《針灸資生經》:「神庭等、主鼻鼽。(千見鼻涕。)曲差等、主鼽衄有瘡。(見鼻塞。)承靈、(銅同。)風池、風門、譩譆、後谿、主鼻衄窒喘息不通。中管、三間、偏歷、厲兌、承筋、(銅同。)京骨、崑崙、承山、飛揚、隱白、主頭熱鼽衄。京骨、(銅同。)申脈、主衄不止。淫濼。郄門、主衄血嘔血。

神庭

神庭

  • 1.《針灸資生經》:「神庭等、主鼻鼽。(千見鼻涕。)曲差等、主鼽衄有瘡。(見鼻塞。)承靈、(銅同。)風池、風門、譩譆、後谿、主鼻衄窒喘息不通。中管、三間、偏歷、厲兌、承筋、(銅同。)京骨、崑崙、承山、飛揚、隱白、主頭熱鼽衄。京骨、(銅同。)申脈、主衄不止。淫濼。郄門、主衄血嘔血。

偏歷

偏歷

  • 1.《針灸資生經》:「神庭等、主鼻鼽。(千見鼻涕。)曲差等、主鼽衄有瘡。(見鼻塞。)承靈、(銅同。)風池、風門、譩譆、後谿、主鼻衄窒喘息不通。中管、三間、偏歷、厲兌、承筋、(銅同。)京骨、崑崙、承山、飛揚、隱白、主頭熱鼽衄。京骨、(銅同。)申脈、主衄不止。淫濼。郄門、主衄血嘔血。

崑崙

崑崙

  • 1.《針灸資生經》:「神庭等、主鼻鼽。(千見鼻涕。)曲差等、主鼽衄有瘡。(見鼻塞。)承靈、(銅同。)風池、風門、譩譆、後谿、主鼻衄窒喘息不通。中管、三間、偏歷、厲兌、承筋、(銅同。)京骨、崑崙、承山、飛揚、隱白、主頭熱鼽衄。京骨、(銅同。)申脈、主衄不止。淫濼。郄門、主衄血嘔血。

厲兌

厲兌

  • 1.《針灸資生經》:「神庭等、主鼻鼽。(千見鼻涕。)曲差等、主鼽衄有瘡。(見鼻塞。)承靈、(銅同。)風池、風門、譩譆、後谿、主鼻衄窒喘息不通。中管、三間、偏歷、厲兌、承筋、(銅同。)京骨、崑崙、承山、飛揚、隱白、主頭熱鼽衄。京骨、(銅同。)申脈、主衄不止。淫濼。郄門、主衄血嘔血。

譩譆

譩譆

  • 1.《針灸資生經》:「神庭等、主鼻鼽。(千見鼻涕。)曲差等、主鼽衄有瘡。(見鼻塞。)承靈、(銅同。)風池、風門、譩譆、後谿、主鼻衄窒喘息不通。中管、三間、偏歷、厲兌、承筋、(銅同。)京骨、崑崙、承山、飛揚、隱白、主頭熱鼽衄。京骨、(銅同。)申脈、主衄不止。淫濼。郄門、主衄血嘔血。

石門

石門

  • 1.《黃帝明堂灸經》:「_石門_,一穴,在臍下二寸陷者中。灸七壯。主腹大堅,氣淋,小便黃,身寒熱,咳逆上氣,嘔血,卒疝繞臍痛,賁豚氣上衝,甄權云:主婦人因產惡露不止也。

鳩尾

鳩尾

  • 1.《黃帝明堂灸經》:「_巨闕_,一穴,在鳩尾穴下一寸陷者中。灸七壯。主心痛不可忍,嘔血煩心,膈中不利,胸脅支滿,霍亂吐痢不止,困頓不知人。
  • 2.《針方六集》:「上脘一穴,主九種心痛,風癇驚悸,伏梁痞滿,吐瀉霍亂,腹痛雷鳴,飧泄,翻胃嘔吐,腹脹氣滿,心忡驚悸,嘔血吐涎,黃疸積聚,虛勞吐血,五毒窒塞,不能下食。

肝俞

肝俞

  • 1.《普濟方·針灸》:「肝。太衝肝俞本節後。腰引少腹小便膿。淋瀝足寒並嘔血。漏下女子體中痛。

行間

行間

  • 1.《普濟方·針灸》:「肝。行間肝榮大指間。咳逆嘔血更咽乾。腰痛心疼如死狀。溺難寒疝下針安。
  • 2.《針方六集》:「行間二穴,主嘔逆洞泄,癲癇,溺難遺溺,胸脅痛,疝痛,小腹脹,目淚,眼赤暴痛,咳逆嘔血,莖中痛,腰痛不可俯仰,色蒼如死,終日不得息,短氣,肝積痎瘧。膝頭紅腫,足跗腫並宜出血,脹滿浮腫,宜出水。婦人小腹腫,經水過多不止,崩中,面塵脫色,小兒急驚風。

中都

中都

  • 1.《普濟方·針灸》:「_神門_(一名銳中。一名中都。在掌後銳骨之端陷者中。灸三壯。主瘧心煩。甚欲得冷水。寒則欲處熱。熱中喉幹不嗜食。心痛數噫。恐悸氣不足。喘逆身熱。狂悲哭泣。嘔血上氣遺溺。手及臂寒)。

陰郄

陰郄

  • 1.《經脈圖考》:「郄門:在掌後去腕五寸。手厥陰郄。(刺三分,灸五壯。主治嘔血,衄血,心痛,嘔噦,驚恐,神氣不足,久痔。)

長強

長強

  • 1.《針方六集》:「長強一穴,治九般痔瘻,臟毒,大便洞泄,小便不通,五淋,䘌食下部,頭重顫搖,腰僂脊痛,狂病,小兒囟陷,驚癇瘛瘲,嘔血,驚恐失神,瞻視不正。

會陰

會陰

  • 1.《針方六集》:「上脘一穴,主九種心痛,風癇驚悸,伏梁痞滿,吐瀉霍亂,腹痛雷鳴,飧泄,翻胃嘔吐,腹脹氣滿,心忡驚悸,嘔血吐涎,黃疸積聚,虛勞吐血,五毒窒塞,不能下食。

天樞

天樞

  • 1.《針方六集》:「不容二穴,主腹滿痃癖,嘔血,心切痛引肩脅,背痛不可以咳,不嗜食,腹虛鳴,嘔吐。

氣衝

氣衝

  • 1.《針方六集》:「不容二穴,主腹滿痃癖,嘔血,心切痛引肩脅,背痛不可以咳,不嗜食,腹虛鳴,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