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道名稱:腹哀
穴道名稱:腹哀
穴道國際代碼:SP16
穴道英文名稱:Fuai
穴道位置:上腹部,臍中上3寸(建里)旁開前正線4寸處,當大橫上3寸
別名:腸哀,腸屈
穴名介紹:
1、腹哀。腹,腹部也,脾土也。哀,悲哀也。該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脾土受水之害。本穴物質為大橫穴傳來的天部水濕雲氣,至本穴後,水濕雲氣化雨降之於地部,脾土受濕而無生氣之力,因而悲哀,哀其子金氣不生也,故名。
2、腸哀、腸屈。腸,大腸也,此指大腸所主的金氣。哀,悲哀也。屈,虧缺也。腸哀、腸屈名意指本穴的天部之氣虛少,脾土生髮之氣不足。理同腹哀名解。
3、足太陰陰維之會。本穴的地部經水為滿溢之狀並散流脾經之外,表現出陰維脈的氣血特性,故為足太陰陰維之會。
2、腸哀、腸屈。腸,大腸也,此指大腸所主的金氣。哀,悲哀也。屈,虧缺也。腸哀、腸屈名意指本穴的天部之氣虛少,脾土生髮之氣不足。理同腹哀名解。
3、足太陰陰維之會。本穴的地部經水為滿溢之狀並散流脾經之外,表現出陰維脈的氣血特性,故為足太陰陰維之會。
針刺方法:
直刺或斜刺0.5~1.5寸
解剖位置:
在腹內外斜肌及腹橫肌肌部;布有第8肋間動、靜脈;布有第8肋間神經。
主治症狀或疾病:
相關標籤:
穴道配伍:
腹哀穴配氣海穴治腸鳴,腹哀穴配梁丘穴,足三里穴,中脘穴,治急性腹痛,腹哀穴配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內關穴,足三里穴,治消化不良,操作方法治法,寒則先瀉後補或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針刺方法直刺1~,5寸,局部有酸脹感,艾灸方法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艾灸刮痧:
艾條灸5-10分鐘,艾炷灸3-5壯
英文穴道介紹:
Abdomen Sorrow
英文相關介紹:
Abdominal pain, indigestion, constipation, dysentery. Three cun above SP 15, 4 cun lateral to Ren 11.Vasculature: The eighth intercostal artery and vein.Innervation: The eighth intercostals nerve.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